珠源水长,滋养着曲靖大地。近年来,曲靖市两级法院以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活水”,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实现矛盾纠纷在萌芽中化解、在源头消除,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生动注脚。
不仅断是非,更要暖民心
人民法庭离大山群众最近,一本本卷宗是写满冷暖的民生答卷。
罗平县人民法院大水井人民法庭庭长何丽敏的巡回审判包里,装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群众诉求:“六棚村李婶的林地纠纷得盯着”“坡脚小学的法治课要加上防性侵内容”……这个被群众称为“百宝箱”的包里,装着判决书,也装着爱民心。
罗平县法院大水井法庭在船载法庭上开展巡回审判
何丽敏常说:“判决书不仅要断是非,更要暖人心。”在处理一起相邻通行纠纷时,何丽敏邀请乡贤组成“和事佬”调解团,用“六尺巷”典故劝导双方互让一步,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当事人自愿缴纳保证金以确保履行。在另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中,何丽敏翻山越岭送达“家庭教育指导令”,用苗绣“蝴蝶破茧”的故事讲法说理,让家长明白“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翅膀”。之后,她又牵头组建了一支名为“石榴花护未”的志愿服务队,在乡村播撒法治希望。
“法官走的路越远,离群众的心就越近。”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人民法庭庭长刘丽萍说。针对山区交通不便、矛盾易激化的难题,丹凤法庭推出“固定站点+流动服务”双轨机制,通过入驻乡镇综治中心、在村中设置巡回审判点等方式,将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师宗县法院丹凤法庭开展巡回“法治小课堂”普法活动
在实践中,刘丽萍发现,辖区群众文化水平不高且法律知识欠缺,要想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化解矛盾,就必须让法律植根于群众心中。现在,丹凤法庭干警的背包里,总是会放上一些普法小册子。结合办理案件类型和辖区群众法治需求,丹凤法庭将每一次巡回审判、每一次法律文书送达都变为群众接受法治教育、树立法治信仰的重要课堂。
这种“刚柔并济,法德共治”的实践,在曲靖法院已成常态。会泽县人民法院迤车人民法庭庭长柳开方每周至少有3天的时间都在山里跑。他把群众的“诉求清单”一条条记录在办案日志里,装进巡回审判包中。他常说:“山再高,高不过法官解纷的脚步;沟再深,深不过群众对公平的期盼。”正是这一步步的“脚下功夫”,让法庭的“判决书”变成了群众的“定心丸”。
会泽县法院迤车法庭法官与调解员共同开展调解工作
一案引领,批量化解
1146亩土地、4158名村民,一起葡萄园租赁纠纷持续多年,村委会、村民与租户三方利益纠葛如“麻绳缠绕”。更棘手的是,土地二次转租、分块出租,利益分配和权责界定乱成一团。
面对这场复杂的群体性纠纷,麒麟区人民法院打破“就案办案”思维,联合街道、公安等部门开启“抽丝剥茧”行动——干警们踏遍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落,多次召开听证会,同时轮番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租户协调会,掰开揉碎讲法律政策,同步跟进情理疏导。
最终,土地权属被厘清、租赁关系被理顺、土地得以确保高效利用,租户和分包户能安心经营,村民收入稳定了,昔日的纠纷也走向了多方共赢的“大团圆”结局。
这只是曲靖法院实现“一案结、一片净”目标的缩影。
涉众型案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简单判决可能引发连锁矛盾。曲靖法院以“实质解纷”破局,从“头痛医头”的被动办案,转向“根治病灶”的主动治理:依托党委、政府力量,引入多元解纷队伍,推行“首案示范+类案专调”机制,并深挖类案解纷规律,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在处理一起涉及16家施工单位的高原农业项目纠纷时,马龙区人民法院先行精审2件案件形成示范判决,再引导化解剩余案件。最终,历时5年的纠纷得以化解,1.1亿元工程款到位,原告权益得到保障,被告认可结果,实现“一案引领、批量化解”。
涉众纠纷的发生,实则是社会治理漏洞的“警报”。曲靖法院深入挖掘案件成因,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报送分析报告、审判白皮书,并向职能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解决社会治理“顽疾”。例如,针对“智慧停车”欠费纠纷高发的情况,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向曲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司法建议;麒麟区法院约谈停车公司,明确收费主体责任,并引导其完善催缴机制、优化服务,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麒麟区法院越州法庭法官在指导调解工作
行业纠纷需要“精准拆弹”,专业力量如何从中赋能?曲靖法院打出“组合拳”:引入市场化调解组织化解物业纠纷,并联合住建部门、社区开展普法课堂,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与银行、监管部门共建调解委员会,推行“金融+调解+赋强公证”模式,公证员入驻调解室,为纠纷化解增加“法律保险”;与工会、人社部门联合打造的“劳动争议化解中心”,已经成为劳动者和企业的“定心丸”。曲靖中院还定期梳理类案裁判规则,编写6大类审判指引,推广典型经验,将裁判结果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工具包”。
“协同作战”提升解纷效率
90岁老人杜某外出时发生意外,溺亡在水塘,家属将管理水塘的蔬菜公司和水塘所在社区告上法庭,认为被告未尽到安全责任,而被告却反驳称是家属没有尽到监护责任。三方对峙下,矛盾一触即发。
沾益区人民法院花山中心法庭立即启动联动调解工作: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司法所、派出所、农经站等单位“组队会诊”,派出所连夜调取老人溺亡前72小时行动轨迹,司法所梳理其五年赡养纠纷记录,法官则协调相关部门厘清责任边界。接下来,法官带着证据走进社区,邀请街道干部、调解员、网格员、人大代表等共同参与“把脉问诊”。经过情理法交融的调解,老人的家属最终同意撤诉。花山法庭庭长付娟表示,正是依靠多部门“协同作战”,才让这起纠纷迎来了圆满结局。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解纷效率如何实现飞跃?
曲靖法院的答案是:构建“同心圆”,让解纷力量拧成一股绳。
“本以为要打好几场官司,没想到法官把调解室‘搬’到公司,几天就解决了问题,还不用花钱!”贵州某贸易公司员工家属的感慨,道出了曲靖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带来的实惠。这起涉及两省企业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经法院联合多部门现场调解,成功化解。一颗可能衍生三四起诉讼的“烫手山芋”,变成了“零成本”的暖心故事。
陆良县法院法官对调解案件进行司法确认
麒麟区法院越州中心法庭通过走访摸排纠纷“苗头”,联合辖区单位化解离婚纠纷45起、企业矛盾纠纷153起;宣威市人民法院倘塘人民法庭构建“村委会—综治中心—法庭”三级调解网,田坝人民法庭借助“微网格”实现“一键启动、一调治理”……曲靖法院打破部门“壁垒”,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防护网”,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如今,曲靖法院积极参与“党委总揽、政法委协调、政府支持、社会联动”的治理体系中,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源头治理、源头化解”的目标。这组数据是最直观的答卷:2025年1月至7月,曲靖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11%。
用制度固化治理经验
从实践探索到制度固化,如何让治理经验长效化?
曲靖法院积极采取行动,助推《曲靖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落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明确网格员、调解员、法官的职责分工,并规范纠纷处置流程,让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迈入有章可循的“法治轨道”。
为了让司法服务真正“沉下去”,曲靖中院构建起“1+9+31”三级诉讼解纷体系:以中级法院为“大脑”,9个基层法院为枢纽,31个人民法庭为触角,通过“一站接收、多元化解、全链解决”的工作机制,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富源县法院黄泥河法庭干警在巡回审判的路上
目前,全市31个人民法庭均配备了专业审判团队,其中19个人民法庭设立了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四级联网全覆盖。数字法院、“指尖”法庭的建设,让边远山区的群众也能轻松获取法律帮助。部分法院还设置了法治文化长廊、诉讼驿站,不仅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了休息的地方,更为市民提供了学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素养的场所。为了更精准地把握辖区矛盾纠纷态势,陆良县人民法院自主研发了矛盾纠纷统计分析系统,能动态监测村(社区)高发纠纷类型,并形成专题分析报告,定期推送至党委、政府及村(社区),利用科技手段,让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
为了让基层“自己能解纷”,曲靖法院还打出“技术+人才”“组合拳”:培养网格员和五老乡贤成为“法律明白人”;开发“解纷百宝箱”小程序,内置常见纠纷调解指南和典型案例视频;搭建“云端调解室”,法官可远程指导基层调解……这些举措大幅提升了基层自主化解矛盾的能力,许多纠纷在到达法院前就已得到解决。
沾益区法院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向学生赠送普法手册
“珠江源头活水来,法治春雨润民心。”2025年8月7日,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调研“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法治建设满意度”工作时,对曲靖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法庭到田间,从判决到疏导,从单一执法到多元共治,曲靖法院融入乡土肌理,既守护公平正义,又传递温情温度。在珠江源头这片土地上,曲靖法院正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让法治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