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州泸西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以“示范引领、外聚合力、内挖潜能”三大举措为抓手,着力打造“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解纷更高效”的新样板,全力构建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快车道,让公正与效率真正走进群众心里。2021年以来,诉前先行调处矛盾纠纷12453件,调解成功6590件,调解成功率达52.92%。
突出“三个引领”,提升示范效能
突出思想引领,凝心聚力固根本。泸西县法院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打造“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领学、全院干警集中比学、干警个人深入践学”学习模式,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际成效。
突出党建引领,贯通融合强动能。坚持以“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引领法院工作,践行“党建+”工作机制,赋能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打造“红映天平·法润泸西”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引领党员干警深入基层司法一线,深入践行“巡回审理+先行调解+专业调解+业务指导”解纷模式,切实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审判实践积极融入群众“家门口的司法服务”“小案件里的大民生”等具体个案中。
突出学习引领,学以致用促提升。以“深学细悟笃行”为抓手,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推行“12345”学习机制,抓实个人学与集中学、线上学与线下学“两个结合”,紧盯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和普通干警“三个群体”,认真做好领学、促学、研学、践学“四学”模式,系统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责等方面的工作要求,自觉树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意识,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不断往深里走、往实处做。
凝聚“工作合力”,多元实质解纷
坚持党的领导,健全诉调工作机制。泸西县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新路径。以机制建设为引领,报请县委制定出台《泸西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委派(委托)调解工作实施办法》,与县司法局联合出台《泸西县委托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委托特邀调解员(律师)督促履行奖励办法(试行)》,通过明确流程、简化程序、提升效率,为先行调解搭建起规范高效的运行框架。深入推行“三步、六员”工作法,一体推进先行调解、联动解纷、司法确认等工作,持续推动解纷模式从“被动审判”向“主动调解”、从“单一诉讼”向“多元解纷”优化升级,助力矛盾纠纷在源头预防、在前端化解。
延伸司法触角,构建先行调解枢纽。以先行调解为抓手,系统构建高效便捷的纠纷化解新路径。推行“信息共享、联动解纷”工作模式,不断强化与县、乡两级职能部门或基层组织的沟通协作,选派经验丰富、擅长群众工作的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1名,以“常驻、轮驻、随驻”方式入驻县综治中心,以县综治中心为枢纽、乡镇综治中心为辐射点,积极为群众提供“诉讼咨询+先行调解+司法确认+释法引导”集约便捷司法服务。
多维发力提质,强化定分止争实效。充分发挥司法专业优势为调解工作“赋能充电”,通过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一对一”个案指导调解等“定制化”实训,为调解员打造专属“能力提升套餐”。
积极探索“效率与公正并行、法理与情理交融”的基层司法为民新路径,践行“法官+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线上+线下”融合解纷举措,全力构建并运行“诉调对接、全程调解、专业调解、数字调解、多方联动”的“五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实现案件精准高效化解。通过新媒体平台常态化发布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直观感受“调解省时、省力、省钱”的优势,大力营造“有纠纷先调解、调不成再诉讼”的社会氛围。
挖掘“内生动力”,助推调解增效
优化解纷流程,跑出诉调对接“加速度”。注重精准前置分流,在立案登记时,根据案件类型、标的额、复杂程度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小额债务等适宜调解的案件,积极引导更多当事人优先选择先行调解,实现“精准识别、应调尽调”。坚持规范高效调解,积极倡导“和为贵、调为先、纠纷化解在前端”,充分运用“背对背、面对面”“亲情调解”等调解方法,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找准矛盾焦点,依法依规提出合理调解方案。强化确认衔接,对于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案件或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及时审查、出具文书,有效提升调解的效率与效力,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强化职能延伸,提升诉讼服务满意度。在查明案件事实、精准适用法律、密切联系群众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将判后答疑和督促履行贯穿司法审判全过程。注重案件办理“依法”与“释法”并重,坚持“有疑必答、有惑必解”,将判后答疑作为案件办理“必选项”,认真做好判前释法、诉中释明、判后答疑,实现审判、执行、信访全流程答疑解惑。不断加强立、审、执衔接配合,坚持“谁结案、谁督促”,将督促履行贯穿于审判全过程,不断提升裁判判项的可执行性,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强化司法为民,提升特色调解适用度。坚持因地制宜,多举措做实家事纠纷化解,结合辖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家事审判“一庭一品”,在中枢法庭设立“荞香缘”调解室负责家事纠纷调处,在金马人民法庭设立“和+亲”调解室负责邻里矛盾纠纷调处,在三塘人民法庭设立“云和”调解室以“互联网+”的方式调处涉外出务工人员纠纷。
坚持家事案件先行调解原则,聘请3名特邀调解员、60名家事调查员、2名心理咨询师辅助家事纠纷调解工作,为家事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提供全方位支持。
通过“法官+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理咨询师”的新型家事纠纷调解模式实质化解家事纠纷,切实用司法“温情”守护家的“温暖”。
先行调解不仅是程序的前置,更是一种融入了“法、理、情”的柔性解纷机制。下一步,泸西县法院将继续深化司法为民宗旨,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优化提升先行调解工作思路和举措,以更优司法服务为平安泸西、法治泸西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