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事关当事人的“纸上胜诉权益”最终能否变成“真金白银”。近年来,昭通市永善县人民法院坚持人民至上、公正司法、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紧盯执行质效,以“如我在执”的实际行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力争权利人合法权益尽快得以实现,努力跑好司法审判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民生,让刚性执行充满民生暖色调
“叮铃铃,叮铃铃……”永善县法院执行局办公室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像往常一样。2023年春节前夕,翁某工地受伤获赔执行案、龚某等人与杨某劳务合同纠纷案、杨某诉某公司欠薪案等涉民生案件的当事人纷纷来电,永善县法院执行局的办公电话成为兑现权益的“快速响应通道”。其中,翁某来电时情绪焦急,称发现被执行人的行踪。
根据翁某提供的线索,执行法官立即寻找并控制住被执行人,执行干警向其详细释明法律责任,同时客观说明翁某因受伤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引导其主动履行义务。通过执行干警情法并用的思想疏导,被执行人及时筹措并兑现了104万元案款,让翁某得以安心过节。
永善县法院时刻紧盯涉民生案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执行、快速高效兑现案款、利用被执行人返乡过节有利契机开展民生案件执行专项行动等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大限度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更多权利人及时领到“真金白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执行的力度和温度。
“放水养鱼”,“123”助企脱困,护航营商环境
“为企业保驾护航正气浩然,给企业排忧解难克己奉公”“尽心尽责高效执行,呵护企业温暖人心”——锦旗凝聚着申请人对永善县法院执行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饱含着被执行人对善意、文明、高效办案的褒扬及点赞。在绥江县某公司等8家企业申请执行永善某公司买卖合同一案中,执行人员通过“线上查询+线下走访”获知被执行公司并非故意拖欠案款,而是其对外债权未实现导致暂时无法给付,案件执行面临着“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及时执行”和“被执行人因强制执行导致一蹶不振,公司企业员工下岗,衍生系列纠纷”的双向风险。为探求案件执行出路,永善县法院一方面全面了解该公司经营状况,评估风险,引导拟订还款计划,依法主张合法债权,留足筹资时间空间;另一方面向申请执行人及时反馈执行工作进展,让申请方吃下“定心丸”,最终促成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案件标的顺利执行到位,离不开法院执行干警的长时间努力,针对企业大标的案件,我们围绕文明善意执行理念,基本形成了‘123’的办案思路,力争让双方当事人在案件执行中都能放心。”办案法官介绍。永善县法院把合法权益实现和摆脱经营困境作为案件执行的最高目标要求,让当事人感受到执行工作的温度。同时,加强被执行人经营风险评估,探明案件执行不能风险底线,充分与申请执行人沟通,赢得和谐执行的时间空间。同步推进被执行人财产查控、执行进展反馈、不定期发放兑现,严防逃避执行风险,增强执行工作透明度,最大限度争取双方配合支持。
“八小时外”,助推权益尽快兑现
“‘八小时外’快速反应机制,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往往需要办案法官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抓住案件执行窗口期……”永善县法院执行法官感慨道。
“陈法官,这么多年了,王某终于有财产了,请你们前往江苏省东台市找王某执行。”2024年5月,执行局法官接到申请执行人电话,请求法院前往江苏省东台市开展执行。案情就是命令,执行干警放弃周末休息立刻奔赴东台市,将案件顺利执结。
“李法官,被执行人谢某回来了,我不敢私自去找她,请你们快来。”接到电话后,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到被执行人所在地,将其带回法院,经耐心释法析理,被执行人当日主动履行案款,案件得以顺利执行完毕。
执行工作以查找人、财、物为核心,受人员流动较大、部分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等客观因素影响,案件顺利执结往往依赖于有效抓住执行窗口期。永善县法院不断深化执行举措,常态化开展“终本”案件“回头看”行动,把执行工作延展到“八小时外”,以让当事人拿到“真金白银”作为实质化解执行积案、旧案的最有力抓手,倾力打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道关口。
“情法并用”,维护生效判决公信权威
对企图通过逃避、躲藏、转移、隐匿等方式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永善县法院坚持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同向而行,用足用尽强制执行措施,严厉打击规避执行、逃避执行行为,让执行工作既有重拳铁腕的力度,更有司法为民的温度,竭尽全力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
永善县法院将执行工作作为践行“如我在诉、如我在执”理念的重要实践,不断探索新思路、寻求新路径,力争执行工作质效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实现权利人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执行的力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