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村的茶花向阳开,共产党的恩情记心中,象脚鼓代代打出新调,布朗心窝里飞出‘甲竹’(甲竹是布朗语,象征着喜悦和开心)……”百年榕树下,悠扬的布朗族曲调中,法治的温度随旋律一同回荡。近日,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法院思茅港人民法庭联合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走进芒坝布朗村寨,共同奏响一曲“普法交响曲”,让法治之声与民族韵律碰撞出守护绿水青山的和谐乐章。
榕树下普法算清生态“明白账”。百年榕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法治爱心伞”。法院干警站在树荫下,以“身边事”生动解读“身边法”,针对当地毗邻自然保护区的特点,重点剖析了个别村民为追求短期利益,毁林开垦、违规占用林地的现象,并结合真实发生的行政处罚案例进行警示。同时,为村民细细算了一笔生态“平衡账”“长远账”,违规侵占林地、破坏植被,看似短期获利,实则透支了赖以生存的生态根基,损害的是子孙后代的福祉。最后,深入讲解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的立案标准与法律后果,强调“生态红线不能碰,法律底线不能越”的铁律。质朴的话语结合鲜活的案例,让“保护生态就是守护饭碗”的观念像榕树的根须般,深深“扎”进村民心里。
笙歌谢法唱响护绿“同心曲”。“哪种行为可能构成滥伐林木罪?”“亚洲象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环保知识竞猜环节拉开帷幕,一道道融合生态法规、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的题目抛出,瞬间点燃现场群众热情,大家争相举手、踊跃作答。掌声与欢笑声中,村民们用纯正的布朗族语言唱起民歌,这是大家对普法队伍的真诚答谢,也是对“法治护绿”的由衷认同。这场双向互动的普法,让“民族团结护家园”的共识在歌声中凝聚,让“生态卫士”的责任意识在欢笑中扎根。
乡贤入调织密治理“连心网”。活动尾声,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人瞩目。思茅区法院副院长将特邀调解员聘书递到茨竹林村党总支书记曹加顺手中,这位深受群众信赖的党员,从此成为法庭与村寨间的“法治桥梁”。这一举措既赓续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一心一德”的精神血脉,也为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注入新动能。当曹加顺用布朗语向乡亲们承诺“有纠纷先调解,护生态靠大家”时,百年榕树下再次响起欢歌。歌声里,饱含着对法治护航的感恩,寄托着对人鸟共居的期盼,更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笃定信念。
此次活动是思茅港法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司法护绿”理念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思茅港法庭将继续以“法徽红”守护“生态绿”,让每一片绿叶都听得见法治的声音,让和谐旋律融入每一首民族歌谣,在绿水青山间书写司法为民、守护金山银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