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迪庆州法院系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多民族聚居、多语言并行、多文化交融”特点,构建“党建引领+双语破壁+精准滴灌+文化浸润”的“四位一体”普法新模式,深入实施“润心”和“强基”两大工程,实现普法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型,为雪域高原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
党建引领:筑牢普法“根与魂”
迪庆州法院系统始终坚持“人民法院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定位,将党建工作与普法工作深度融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普法工作的灵魂和根本保证。坚持“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将普法深度融入审判执行全过程。在立案、调解、庭审、执行、信访接待等各个环节,法官主动释法明理,把每一次司法活动都变成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党员示范窗口”,党员法官带头开展法律答疑,2024年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5万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7%。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普法先锋队”,深入基层一线,利用巡回审判、下乡送达、驻村帮扶等契机,带头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法庭与当地基层党组织建立联合党支部,通过党员组织关系属地化,与地方党员“同学习、同活动、同履职”,将司法职能深嵌基层党组织,激发党员法官参与基层治理新活力。党员干警主动担任“法治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用实际行动诠释“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双语”破壁:架起沟通“连心桥”
为打破语言障碍,迪庆州法院系统以“双语”普法为纽带,精心搭建起司法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法律的声音突破语言交流障碍,真正走进各族群众的心里。全州法院配备汉藏、汉傈等“双语”法官28名,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双语”服务窗口,提供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双语”服务。依托“和谐梅里·三江巡回审判团队”,到拖顶乡、羊拉乡等偏远地区开展“双语”庭审,使用藏语、傈僳语释法说理,让群众“听得懂、看得明、记得住”,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成立“格桑梅朵调解室”“ok巴桑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室,安排既懂汉语又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官和调解员,在运用“双语”全流程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同时开展普法宣传,彻底打通法治传播的“语言关”,为各族群众提供接地气、有温度的特色司法服务。创新制作藏汉“双语”普法资料2000余册,录制“雪域普法微课堂”系列短视频16期,通过“迪庆法院”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推送,累计阅读量超6万人次。
2024年以来,全州法院依托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法律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寺等普法宣传活动158场次,发放宪法、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普法宣传资料1.6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次。
精准滴灌:定制普法“营养餐”
迪庆州法院系统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实施“靶向普法”策略,向群众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普法产品,构建“您点单,我配送”精准普法新模式,实现普法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针对农牧民,把巡回审判与院坝会相结合,在虫草采挖季、松茸交易期等矛盾纠纷高发时段,组织法官深入澜沧江畔、雪山牧场开展巡回审判,将庭审“搬”到田间地头,以“巡回审判+现场普法”的方式重点宣讲土地草场承包、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生态保护等法律法规,不断提升群众“见法率”。2024年以来,各法院开展巡回审判450次,现场普法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
针对青少年,依法履行好“法治副校长”职责,全州法院共有23名员额法官担任28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汇聚法治教育合力,举办法治讲座和开展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等活动58场次,受教育学生达2.5万余人次,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针对企业,组建“营商环境法治服务队”,深入水电、旅游等重点企业开展普法宣传6场次,精准服务区域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解纷的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针对乡村,创新打造“调解课堂+村寨普法”双轨并行的宣教模式,结合“法官定点挂包乡镇”活动,下沉村寨为乡镇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量身定制专业培训课程,围绕土地流转、赡养继承、邻里纠纷等热点问题,集中授课提升“主力军”法治素养。
文化浸润:培育法治“新生态”
迪庆州法院系统注重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将法治精神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品牌。从“坐堂问案”到“田间法庭”“火塘法庭”,将“法言法语”转化为“乡音土话”,让法律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户院落,有效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将藏族“锅庄”和傈僳族“阿尺木刮”歌舞文化中的说理艺术巧妙融入调解工作中,采取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在化解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的同时,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释法说理,让晦涩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易懂,进一步加深群众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秉承“文化立院、文化兴院”的法院文化建设理念,丰富载体、延伸触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打造法治文化长廊,形成“墙上有法、心中有法”的浓厚氛围。打造特色文化阵地,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普法专栏,推送普法短视频、动漫等,拓展线上文化浸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