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6月云南省启动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试点工作以来,楚雄州楚雄市人民法院扛起楚雄市、南华县、双柏县、禄丰市4个县(市)辖区内涉及省、州、县(市)级行政机关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审判重任。
面对案件总量大、定分止争难的双重考验,楚雄市法院坚持审理与治理并重,深耕行政审判主业,将“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的理念贯穿始终,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一组组亮眼数据,交出了一份“官民和谐”“政通人和”的法治答卷。
府院联动聚合力
“没想到这么多事能一次性解决,不用再多头跑了。”拿到退房协议的普某长舒一口气。此前,他因房产开发商涉嫌虚假宣传,先后提起5件民事、行政诉讼及信访事项,涉及住建、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楚雄市法院受理后,敏锐发现这是典型的“一事多案”,当即报请市委政法委牵头,召集涉事行政单位、开发商、普某所在单位召开联席会,最终促成开发商与普某达成退房协议,5起纠纷实现“一揽子”化解。
这是楚雄市法院强化调立审衔接,推动争议源头治理的生动实践。作为第一批集中管辖试点法院,楚雄市法院深知行政诉讼“入口关”的重要性:既要保障群众诉权,又要规制滥诉,避免程序空转。通过审判庭与立案庭无缝协作,法官提前介入,帮助当事人找准适格被告、明确诉求;同时,借力党委领导下的“府院联动”机制,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纠纷引流至非诉渠道,让群众少跑腿、快解纷。2023年以来,楚雄市法院共受理行政诉讼275件,已审结255件,办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47件。
实质化解暖民心
“法官不仅帮我们拿到了补偿,还让政府承诺兑现变得这么快!”说起56位村民与某县水务局的行政补偿纠纷,村民代表感慨不已。该案中,楚雄市法院跨域联合两地检察院、水务局、镇政府,多次深入山村实地调处,不仅促成调解协议签订,更督促政府迅速履行,56件涉众型纠纷一次性化解,该案还入选云南法院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典型案例。
集中管辖让司法资源更集中,也让实质化解更有力。在审理土地、住房、工伤、医疗等民生领域173件案件时,法官们坚持“穿透式”审判:对诉讼能力弱的原告,主动释明程序、解答法律、引导举证;对诉辩双方争议焦点,透过证据表象,追根溯源查清实质诉求,力求办案同步实现解纷、案结、事了。三年来,审结案件调撤率达41.57%,且逐年递增,上诉率45.1%,优于全国法院行政条线指标,越来越多纠纷在一审就画上句号。
针对占比逐年递增的公安行政管理类案件,通过“示范庭审”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敖某诉公安交警部门行政处罚案中,法官组织被告负责人逐项陈述处罚依据,当庭为原告和旁听群众普法。最终,敖某当庭认罚撤诉,还主动提出要向亲友宣传交通法规。
监督支持双向促
“对执法中的程序瑕疵,我们深表歉意,欢迎继续监督!”在杨某诉公安交警支队行政处罚案庭审现场,某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出庭应诉时的诚恳表态,让原告杨某当场谅解撤诉。这一幕,正是楚雄市法院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的缩影。三年来,辖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负责人在庭审中直面问题、参与化解,成为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契机。
三年来,楚雄市法院与辖区行政机关召开政府信息公开、生态环保等主题座谈会5次,组织千余名行政人员旁听庭审、参加法律培训11次;发布年度行政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针对劳动社保、行政许可等领域发出司法建议5份,还就88件劳动社保行政案件撰写败诉原因专项报告,推动行政机关从“事后纠错”转向“源头规范”。
如今,楚雄市法院行政审判团队已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助推器”,2022年行政庭获评“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行政庭庭长宋国礼获评“全国法院国家赔偿审判和司法救助工作成绩突出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