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耿马县人民法院勐撒中心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从理念、机制、职能三维深度融合,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共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理念相通相融——“1+4+N”织密基层治理联动网
勐撒中心法庭将法治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秉持“司法为民”和“案结事了人和”的理念,与综治中心“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基层“和谐善治”的宗旨高度契合。紧扣资源整合,推动司法力量下沉,打造“1+4+N”服务体系(“1”即综治中心,“4”即法庭、司法所、派出所、调解委员会等基层治理核心力量,“N”即多方行业部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中心统筹—专业支撑—社会协同”的治理闭环。紧扣制度规范,协助综治中心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促推规范化运行。紧扣考核共评,依托相关管理办法,强化“双向评价”激励机制,由综治中心对法庭参与调解的社会效果进行反馈评价,法庭对综治中心调解员的调解质量进行司法审查,促进司法与社会治理双向优化。
机制共建共融——“三端共治”盘活多元解纷全链条
勐撒中心法庭聚焦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前端控增量、中端优存量、后端提质量,构建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新格局。
前端,排查与源头预防。建立“综治中心+法庭+村组+网格”工作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结合综治中心社会矛盾排查、法庭案件风险隐患排查,自然村长、驻村工作队走访调研及网格员社情民意收集等,建立分级预警和矛盾排查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精准前置分流、实时跟踪反馈,实现小事早消、大事同商、难事共办。截至目前,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4次,排查案件矛盾风险76件。
中端,调解与多元衔接。深化诉调对接、综治中心矛盾解纷机制与法庭先行调解机制衔接,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常见矛盾纠纷,实行综治中心初调,后由法庭“老铁工作室”特邀调解员或法官进行调解指导、联合调处;对企业纠纷、山林土地争议等复杂纠纷,由综治中心统筹、法院指导、主管部门协同、专业机构和调解组织参与,切实化解矛盾纠纷。法庭对和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截至目前,勐撒法庭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件174件,与综治中心调处纠纷17件,共同化解辖区重大矛盾2起。
后端,保障与实质化解。充分运用诉讼保全等程序,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发挥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优势,帮助法庭送达、查人找物及释法说理等,督促调解结案后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截至目前,勐撒中心法庭共受理保全案件10件,督促履行案件24件。
职能互促互融——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
勐撒中心法庭落实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理念,与综治中心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现“1+1>2”效能。
“线上对接+线下共治”协同运行。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在线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诉讼服务远程平台、“无讼临沧”等数字法院业务应用,推动综治中心更好统筹、融合跨部门大数据解纷平台建设。践行“鲍卫忠群众工作法”,大力开展巡回审判、调解、普法宣传,打造汉傣双语巡回调解模式,定期为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提供法律培训,帮助提高基层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巡回办案89件、普法宣传活动7次,举办业务培训7次覆盖500余人次。
“司法建议+示范裁判”双轮驱动。结合法庭的司法实践和综治中心的社会治理经验,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和社会治理建议,促进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管,深化司法公开,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推动行政机关完善制度、行业协会规范标准,从源头减少类案多发,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法庭与综治中心的深度融合是司法资源与基层力量的“双向奔赴”,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勐撒中心法庭将以协同综治中心建设为契机,从理念契合到价值共创、从机制协同到效能共振、从职能互补到发展共赢,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书写基层良法善治的新时代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