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筑牢洱海源头生态司法屏障!大理州洱源县法院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5-08-07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大理州洱源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为抓手,通过机制创新、协作强化、实效提升,构建起“站位高远、审判严格、衔接高效、文化引领”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新格局。三年来,洱海源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受理环资案件23件、审结19件,为洱源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筑牢了司法屏障。

政治引领,高站位护航生态大局。洱源县法院将环境资源审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统筹推进。2022年6月,在邓川人民法庭设立了洱海源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对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宾川县四地环资案件实行集中管辖,以“最严法治”守护生态环境。通过统一裁判尺度,提升专业水平,确保生态司法保护的系统性与协同性。此外,洱源县法院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度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以司法担当守护洱海源头绿水青山。

 

 

审判执行,严尺度彰显司法权威。洱源县法院在刑事审判中坚持“严惩重罚”,三年来共审结环资刑事案件12件,涉及非法捕捞水产品、盗伐滥伐林木等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针对民事和行政案件,洱源县法院坚持“调解优先”政策,调撤率达45%,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与生态修复双重成效。针对案件专业性强、鉴定周期长等特点,洱源县法院强化请示汇报制度,保障审理质效,1个案例入选云南省2024年度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为司法保护生态提供了范本。

协作衔接,聚合力提升保护效能。洱源县法院打破“单打独斗”模式,织密多部门协同保护网,与检察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推动证据互认、结果互信,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从源头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创新巡回审理、跨域立案等便民举措,扎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针对案件暴露的环保设施不完善、排污突出等问题,洱源县法院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线索或发送司法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

 

 

文化浸润,育理念厚植生态根基。洱源县法院积极推动法治文化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打造特色环境司法宣传品牌,在弥苴河畔建设法治生态廊道,以“行走的法治课”开展普法,提升群众环保意识;通过深挖牛街护林碑、凤羽乡规碑等本土生态文化资源,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理念;坚持司法裁判示范,引导企业、群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洱源县法院将持续以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为突破口,深化审判改革创新,为守护洱海源头生态、服务绿色发展注入更多司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