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槌在田间地头敲响
当国徽在村寨熠熠生辉
曲靖市沾益区人民法院花山中心法庭
让一场场“行走的普法课”
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让法治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热潮中
花山法庭紧扣司法为民主线,将巡回审判开进村庄社区、把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通过“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生动实践,让法治观念深入群众心间。
今年以来,花山法庭巡回办案162件、走访入户148户,参与辖区乡镇(街道)矛盾纠纷处理51件,联合基层组织及职能部门先行调解群体性、涉民生事件31件,成功化解16件,在普法宣传与纠纷化解中交出了满意答卷。
让法律知识“活”起来
“法官,我们村今年相邻关系的纠纷比较多,你们到现场开庭,给基层村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让我们以后处理这类纠纷有了方向,真是太感谢了!”沾益区炎方乡一位村干部感慨道。
这是一起因相邻通行权引发的纠纷,经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后,当事人诉至花山法庭。为让纠纷得到实质化解,案件开庭前,法庭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再次组织调解,但因双方意见分歧过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考虑到该纠纷类型在当地具有典型教育意义,同时为了便利当事人,法官决定将庭审“搬”到争议地块现场。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法律条文,让群众直观了解司法裁判的依据和过程。这样接地气的普法方式,既拉近了法律与生活的距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
让司法服务“快”起来
“法官,毛某已经按约定的时间将房屋钥匙交到村委会,文某现在也搬进去住了。”这是沾益区播乐乡一位村干部向花山法庭反馈的一起离婚案件达成调解协议后的履行情况。
为妥善化解这起因离婚引起的房屋居住权纠纷,花山法庭主动对接当地村委会,邀请村干部共同参与调解,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为确保协议落实,法庭还现场核实了房屋情况,并明确约定了交付时间,使这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该案的成功调解,展现了花山法庭联动基层组织的优势。通过实地核实居住权、细化履行条款,既确保了调解协议可执行,又避免了后续纠纷,体现了司法服务的细致与担当。这一做法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有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让基层治理“实”起来
巡回审判的价值不仅在于个案解决,更在于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成为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引擎。花山法庭在田间地头、社区院落搭建的临时法庭,打破了司法服务的空间壁垒,让司法资源直达矛盾源头。通过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家门口的法治课堂”,群众得以直观感受法律程序的严谨,知晓权利义务边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素养,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巡回审判还能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联动机制。法官与基层网格员、村干部等建立协作机制,针对土地纠纷、相邻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多发问题,开展“一案一策”的联合调解,既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作用,又借助基层组织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实现矛盾纠纷的多元共治。
今年以来,花山法庭通过巡回审判促成案件调解率同比提升11.6%,群众法律咨询量增长20%,这些变化正是巡回审判普法成效的生动诠释。
巡回审判作为融入基层治理脉络的一种方式,已成为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移动法治阵地”。花山法庭将持续强化巡回审判力度,扩大巡回审判覆盖范围,针对偏远地区、矛盾多发区域开展常态化巡回审理,推动基层治理与司法服务精准对接,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注入了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