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福海人民法庭秉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调立审执”一体化为抓手,构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度参与源头治理,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2023年3月,福海法庭被授予昆明市特色人民法庭“法治营商法庭”称号。
筑牢党建堡垒,淬炼忠诚本色
抓政治强引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福海法庭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警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筑牢思想根基。建立“理论学习+业务研讨”融合机制,引导干警自觉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果融入司法为民工作实践,确保审判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抓党建强业务,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福海法庭严格落实“支部建在庭上,党徽亮在岗上”的要求,积极打造“党建引领诉讼服务,同心共建联享法庭”品牌,联合辖区街道办、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部门,探索建立“多部门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的“联享法庭”,推动党建与业务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抓队伍强作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面对繁重的办案任务,福海法庭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攻坚小组,在工作一线亮明党员身份、践行忠诚承诺、争当实干表率,在急难任务里锤炼党性修养,在社会治理中体现初心使命。常态长效组织集中学习,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锤炼过硬作风,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庭队伍。
守牢公正底线,精耕司法为民
构建“一站式”平台,高效便捷惠民生。福海法庭以“调立审执”一体化为抓手,集成线上开庭、语音速录、电子质证等功能,构建“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调解室”,实现在线立案、庭审、调解、电子送达全流程线上办理。诉讼服务大厅配置在线自助立案终端,支持全省法院跨域立案、缴费。
推进繁简分流,提高审判质效。法庭大力推行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的使用,并严把案件质量关,有效提高全庭审判质效。2024年,共收到各类案件3934件,审结3930件,结案率为99.9%,简易程序适用率为77.43%,实现了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简案快调快审快结,努力让老百姓减轻诉累、降低成本。
典型案例亮明镜,司法指引润民心。为做好做实示范诉讼庭审,福海法庭针对产业发展、物业纠纷、房地产纠纷、劳务合同等涉民生案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企业代表、群众等旁听庭审,到社区、广场等公开庭审,实现“审结一案、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聚焦企业在诉讼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在省工商联设立“昆明市西山区法院福海法庭驻省工商联巡回法庭”,对企业案件进行速裁快审,减少企业诉累,促进企业发展。
在巡回法庭审理案件
创新“保全+预查废”机制,构建“一站式”解纷链条。针对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等金融类案件,法庭建立分层审理、专业调解及联动预警等机制,构建以“保全+预查废”机制为抓手的金融案件“一站式”解纷链条,有效缓解案多人少压力,切实保障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审判质效与金融风险防控“双提升”。
联动多元力量,共解矛盾纠纷
建立实践基地,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2022年,西山区法院建立了“云南省公证调解示范实践基地”“全市人民调解员培训实践基地”“全市律师调解员培训实践基地”三个实践基地。福海法庭以三个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展调解员业务能力培训,促进调解能力不断提升。引入律师调解、公证调解、人民调解,形成“解纷机制规范、多元力量参与、特色资源解纷、专业指导保障”的福海法庭多元解纷新格局。
打造“道交一体化”平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西山区法院与昆明交警合作设立“警院联合化解交通事故纠纷工作室”,集中管辖辖区内道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借助该工作室打造“道交一体化”平台,实现责任认定、理赔计算以及调解、诉讼、理赔全流程一体化处理,有效化解交通事故纠纷。
标的额为3.7亿元的股权保全置换纠纷案在法庭成功调解
法商智调联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西山区法院依托驻省工商联诉调服务中心与云南省总商会民商事调解中心,构建“法院+工商联”“法院+行业协会”商事解纷新格局。福海法庭依托“两个中心”,通过专业化、智能化、集约化举措提升企业纠纷化解效能。线上调解的“标的额7000万元商事纠纷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在线多元调解八大案例、全国工商联“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和云南省工作创新优秀案例。承办的“标的额3.7亿元股权保全置换纠纷案”入选全国工商联“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
深化源头治理,夯实平安根基
联调联治筑防,法治护航平安。结合市域社会治理、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等工作,福海法庭树牢“社区吹哨、法庭报到”的服务意识,依托“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试点工作,通过“法庭+街道+社区”联动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通过向街道综治中心推送纠纷线索、为矛盾纠纷化解出具法律评析意见等,为平安昆明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做实“三进”工作,融入社会治理。福海法庭以人民法院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为指导,搭建联享法庭机制。法官干警定期走访小微企业,不断完善“企业敲门、主动服务”工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同时,重点针对婚恋类、家庭类、经济类纠纷,主动进社区开展调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运用“数助决策”,优化营商环境。福海法庭依托西山区法院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创立的“数助决策”项目,聚焦“数助营商环境”,充分挖掘辖区内司法大数据资源,全面审视和发现与民营企业相关的隐患问题,及时向商会、民营企业发送风险预警意见,实现矛盾纠纷靶向预防,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
服务民生福祉,共筑和谐基层
优化诉讼服务。福海法庭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积极推行评价回访制度,全面推广应用示范文本,为当事人提供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的示范文本以供参考,并开展全流程指导,以更加优质、高效、便民的司法服务保障当事人权益。
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
加强普法宣传。福海法庭联合辖区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基层解纷组织力量,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2023年至今,累计组织法官干警深入辖区开展专题法治宣传32场,覆盖群众1500余人次,发放普法手册2000余册,切实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
夯实法庭根基,筑牢发展支撑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福海法庭常态化开展法官干警业务培训,持续提升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充分运用“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等平台强化学习,形成主动学习、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法庭以“硬件提标、文化铸魂”为抓手,配备智能庭审系统、便民诉讼服务终端,设置母婴室、无障碍通道,构建智能化安保系统。打造“枫桥经验”主题文化墙,陈列调解案例、乡规民约,设置“枫”“调”“理”“顺”调解工作室,嵌入本地民俗元素,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提供坚实支撑。
“枫桥经验”主题文化墙
加强法庭文化建设。福海法庭深耕“法治+文化”融合实践,积极打造“昆庭善治 商兴人和”文化品牌,将“崇商重道”地域文化与“枫桥经验”核心内涵有机结合,用“本土智慧”化解商事纠纷、邻里矛盾,让法庭文化标识成为联结企业、群众的纽带,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温润持久的文化力量。
下一步,福海法庭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法治营商法庭”定位,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做实定分止争,以司法为民的情怀维护公平正义,持续深化“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基层治理经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