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江城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聚焦小标的涉民生案件,不断创新执行工作方法,着力将群众的“需求账单”转变为“幸福清单”,及时兑现案件当事人的胜诉权益。2024年,江城县法院共受理5万元以下的小标的案件229件,执行完毕166件,案件执行到位率为74.39%,执行完毕率为72.48%。
提升干警政治素养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江城县法院常态化召开工作例会,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齐抓共促,全面提升干警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注重压实干警责任担当,对执行行动中的“硬骨头”案件逐案进行分析研判,因案、因人施策,制定执行预案,确保执行工作顺利开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重拳出击有力度 保障民生有成效
江城县法院聚焦“小标的”案件,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司法理念,结合江城县地广人稀、边境线长和多口岸通道、检查站的特点,构建“执行+部门+基层网格化+边检协助”的新型财产调查模式,拓宽查找渠道,积极破解查人找物难题。用足用好用活各种强制措施,做到“法律讲透、措施用尽、压力给够”,依法使用拘传、拘留、失信曝光、限制高消费、扣押财产等执行强制和信用惩戒措施,加大对抗拒执行、阻碍执行、暴力抗法行为的惩戒力度,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2024年,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126人次,拘留被执行人10人次,限制高消费141人次,促进执行和解20件、自动履行68件。
情法相融显温情 执行之路解民忧
江城县法院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找准被执行人的“症结”,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灵活运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以及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兼顾执行的刚性与柔性,破解执行僵局。在金钱履行不能或者不能足额履行的情况下,从县情、村情、民情出发,利用玉米、茶叶、咖啡、橡胶等被执行人的经济作物或农作物,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以物抵债,盘活资产,提高财产变现率,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
案件“终本”不终止 织密民生保障网
立足案件“终本”不终止的执行理念,江城县法院把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列为专项行动,全面梳理排查涉民生终本的小标的案件,强化对终本案件的动态管理,加大线下查人找物力度,抓住终本清仓的契机,强化与多部门、村(社区)、基层组织的联动机制,多方走访求实,查找财产线索及被执行人,以强有力的措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案件,打通民生执行“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