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为创新“护航”,以法治之笔为发展“点睛”,通过构建“严保护、快维权、强协同、广宣传”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织密知识产权“防护网”
“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类型复杂,既要‘快审快结’,也要‘精准拆弹’。”楚雄中院民三庭法官介绍。近年来,楚雄中院创新推行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对案情简单、争议较小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或小额诉讼,2024年适用率达94%。禄丰市法院自2022年集中管辖全州1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案件以来,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0天以内,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100%。
针对KTV版权纠纷、商标侵权等民生领域高发案件,楚雄中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理念。2022年5月至今,全州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93件,其中调解撤诉率高达71.6%。禄丰市某农副产品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年初因商标问题被起诉,法院仅用一周就促成和解,既保护了品牌权益,也让我们经营者认识到规范使用商标的重要性。”
构建保护“新格局”
从彝绣纹样到地理标志,楚雄中院将司法保护触角延伸至地方特色产业。2024年7月,“大姚板栗”“南华松茸”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司法保护服务点相继挂牌成立,为地方特色产品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在禄丰市广通镇茶叶市场经营多年的商户李女士说:“有了司法保护点,我们卖地理标志产品更安心了。”
针对非遗领域,楚雄中院创新开展“知识产权+彝绣”专项行动,组织法官深入彝绣工坊,为绣娘讲解图案版权登记、商标授权等法律知识。“过去只觉得绣花是手艺活,现在知道原创设计受法律保护,我们的作品更有价值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绣娘感慨道。
跑出维权“加速度”
面对人工智能、网络传播等新技术带来的侵权挑战,楚雄中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平台。通过网上立案、远程庭审、电子送达等方式,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奔波”。2024年,某网络文学平台通过线上调解,仅用3天便与侵权方达成赔偿协议,平台负责人连声称赞:“没想到维权能这么高效!”
在2025年“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主题宣传周中,楚雄中院发布《AI时代维权手册》,以案例形式解析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算法专利保护等前沿问题。“当AI让创作门槛降低,司法保护必须跟上技术步伐。”楚雄中院民三庭负责人在普法直播中强调。
共绘创新“同心圆”
“知识产权保护不是‘独角戏’,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楚雄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院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推动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零障碍”;通过“百名法官进企业”“三官一律”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累计解决商标抢注、商业秘密泄露等难题120余件。
在普法宣传中,楚雄中院将“法言法语”转化为“乡音乡情”。2025年4月,一场在桃源湖畔开展的普法活动吸引数百名群众参与,法官以“假冒彝绣图案”“山寨普洱茶包装”等案例释法,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现场解答问题80余个。市民张先生竖起大拇指:“原来商标侵权不只是大企业的事,我们小商户也得绷紧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