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推广应用以来,丽江法院不断深化司法服务创新实践,聚焦群众高频诉讼需求,针对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11类民事案由,通过构建便民指引、打造数字平台、开展多维推广等举措进行示范文本推广应用。
今年1月至4月,全市法院要素式起诉文书应用率达60.39%,极大缩短了当事人的诉讼等待时长,推动法院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诉讼指引零距离,司法服务零障碍”。
便民指引 让诉讼服务触手可及
针对群众“不会写、写不好”的诉讼难题,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运用“三维立体指引”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基层法院一体推进示范文本推广应用工作。
丽江中院在实体服务端,制作涵盖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11类案件的《要素式文书指引手册》,将专业法条转化为“填空式”模板;在数字端口,组织研究开发扫码即得的“文书生成二维码”,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获取对应文书样式;在人工窗口,安排专人在立案诉讼服务大厅专门负责引导和帮助当事人正确应用示范文本,根据当事人的具体诉求和案件类型,精准指引帮助当事人快速、准确地完成要素式起诉状的填写,将专业司法服务转化为群众看得懂的“操作指南”。
“刚才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我填这个要素式起诉状,就像有一个法律顾问在身旁全程指导,这样的司法服务真是想到老百姓心坎里了。”一名刚办完立案手续的当事人指着手中的起诉状赞许道。
数字平台 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丽江法院构建起要素式文书智能应用体系,借助科技赋能提升文本应用率。通过法院配备的诉讼服务远程柜台,当事人仅需呼叫后端服务人员,表达相关诉求,系统即自动生成要素式起诉状,既提高了文书生成的速度,也显著提升了文书文本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要素的提取和对比,更好地帮助当事人快速确定争议焦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先行调解和案件审理等工作打好基础,提高纠纷的解决效率。
“由于欠缺专业法律知识,以前起诉要跑律师事务所花钱写诉状,现在就像在银行自助办业务,写诉状就像操作ATM机一样简单直观。”刚通过诉讼服务远程柜台自助生成要素式起诉状的当事人正在操作系统上进行核对。
多维推广 司法温度直抵民心
为深化司法便民举措,推动要素式诉讼文书改革成果落地,丽江法院于近日举办“智慧诉服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社区调解员等走进诉讼服务中心,零距离体验要素式起诉状与答辩状的智能应用场景。
此外,丽江法院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示范文本的作用和优势,除了在诉讼服务中心摆放宣传手册外,还通过法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有效提高示范文本的社会认知度,扩大其应用覆盖面。
下一步,丽江法院将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持续推进示范文本推广应用工作,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部署的第二批示范文本推广应用工作,助力诉讼便民服务再升级,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司法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