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州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工作部署,落实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并延伸审判职能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实现调撤率高、审理周期短、裁判标准统一的目标,推动辖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优化审判机制,实现公正高效司法
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开远市人民法院均专门成立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合议庭,按照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1:2的比例配置专业化团队,依托“法答网”和人民法院案例库加强业务学习,统一裁判标准。
针对商标侵权、著作权纠纷等数量较多案件,注重繁简分流,对争议较小的案件快速调解,对复杂案件加强释法说理,确保“类案同判”。
2023年至2025年4月,全州两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862件,其中一审案件797件、二审案件65件,案件调撤率达64.9%,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至32天,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目标。2023年“玉尔贝桶装水侵权案”、2024年“真通车眼镜店侵权案”分别入选云南法院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深化多元解纷,创新司法服务模式
近年来,红河州两级法院通过“司法+行政+调解”联动机制,推动著作权、商标权纠纷多元化解。
其中,针对作品放映权、作品网络信息传播权、商标权侵权等纠纷案件调撤率高的特点,与文化执法、市场监管部门深化诉调对接,2023年以来委派调解案件占比超30%,大幅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
聚焦智慧法院建设与知识产权审判深度融合,引导权利人自助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推动网上调解、网上开庭全覆盖,积极探索更加成熟的在线诉讼新模式和在线调解规则,为外地及境外权利人提供便利,让“信息多跑路,权利人少跑腿”成为工作常态。
强化府院联动,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部门工作衔接,建立府院联席会商机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实现案件信息共享、保障机制共建、专业知识共训。
其中,红河中院与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知识产权民事及纠纷司法审判和行政调处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通知》,开远市法院与开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多元化解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实现司法审判与行政调处无缝衔接,为商标侵权等案件提供制度支撑。
深度聚焦本土品牌司法护航,联合多部门开展“红河品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司法保护系列活动,强化对“蒙自过桥米线”等地方特色品牌的司法保护,全方位助力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实普法宣传,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全州法院以每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通过通报审判工作情况、发布典型案例、开展集中普法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认识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全方位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下新媒体普法宣传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完善多位一体的法院新媒体知识产权普法宣传网络。
三年来,全州法院共举办知识产权审判新闻发布会2次,发布典型案例8个,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集中普法活动41次,法院自媒体平台共发布、转载涉知识产权普法信息200余条。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司法动能,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是人民法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应尽职责。下一步,红河州法院将牢固树立以守护创新、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审判理念,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创新保护机制、夯实业务能力,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