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官,这面锦旗您一定要收下。为这个官司,我和老伴儿争吵了大半年,我老伴儿想不通一气之下喝了农药差点没能抢救过来。”近日,曲靖市麒麟区的张大妈将一面写着“尽职尽责 为民解忧”的锦旗,郑重地送到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速裁庭,紧紧拉着吴兴媛法官的手说。
出生于1965年的张大妈,身体硬朗,为人热情。为了补贴家用,她从2022年开始在杨某经营的农业科技公司打工。在此期间,杨某因资金周转、支付货款等,先后3次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向张大妈借款23000元,并承诺支付利息。2022年12月13日,杨某通过微信转账还款4000元,但剩下的19000元一直未偿还。2024年8月22日,多次催讨无果的张大妈,向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杨某偿还借款,并承担案件相关费用及利息。
2024年11月21日,因张大妈未提交完备的证据证明杨某未还借款的事实及具体金额,法庭认可杨某3次转账14470元为偿还借款,再扣减张大妈认可的4000元还款,一审法院遂判决由杨某偿还剩余欠款4530元及利息。
2024年12月3日,看到一审判决中的数字和法庭审理中杨某一直否认用工关系,坚称与她是合作拿提成的关系的情况,感觉天都塌了的张大妈满心愤懑,找到2022年与杨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书,随即向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朴实的张大妈不像在撒谎,但感情不能成为判案的依据,只能用证据说话。”2024年12月16日,该案件到了曲靖中院诉讼服务中心速裁庭的吴兴媛法官手中。法庭庭审中,张大妈声泪俱下地述说好心借钱给杨某,但拿不出证据证明的经历,然而从法庭审查的证据看,一审判决并无不妥,完全可以裁定驳回上诉。
庭审结束后,吴兴媛一边好言安抚情绪激动的张大妈,让她意识到若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实主张将面临败诉的风险,一边重新查阅卷宗材料,试图找到案件的“法结”。
经过吴兴媛的提醒,张大妈找到了已经停用了很长时间的手机。通过对微信聊天记录逐条上下对比,吴兴媛发现张大妈和杨某的转账性质掺杂了工资、还款等,证据材料纷繁复杂。吴兴媛和张大妈一头扎进聊天记录“海”里,寻找蛛丝马迹,对有关联的语音聊天反复听,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重点标记并对张大妈进行细致询问。经过连续3天10余轮的梳理,终于理清了与案件待证事实相关的语音截图3段、转账截图2张以及聊天截图7张,为后续的法庭审理提供了可靠证据。
这些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印证了杨某转账给张大妈的两笔款共11470元系工资。这与张大妈的陈述相符,证实了这些款项并非还款。
吴兴媛法官在搜集关键证据后,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最终,经过庭审和质证,曲靖中院改判杨某偿还张大妈借款本金16000元及按年利率3.35%计算的资金占用利息。
“吴法官,如果不是遇见你,我都过不了这个年了。”收到二审判决结果后,张大妈激动地对吴兴媛法官说。目前,张大妈已经向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提出了执行申请。
这个案子或许只是吴兴媛法官承办的众多案件中的一个“小案”,但她凭借对案件细节的敏锐洞察和对当事人的真心关怀,让判决结果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了笼罩在张大妈心头的阴霾。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无论案件大小,每一件都连着民心,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纸判决直接影响着当事人对司法正义的感知和评价。
(来源:曲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