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以“小”见“大”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推动物业纠纷源头化解
发布时间:2025-03-30  责任编辑:汪雨春

物业说业主不缴费,业主嫌物业不作为,物业纠纷只是简单的“缴费纠纷”吗?大量的司法实践表明,并非如此。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法院+行业协会+N”的纠纷化解模式,凝聚法院、房地产协会、住建部门、社区、辖区内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部门的合力,打造“排查预警+提前介入+实地勘察+联动调解+跟踪回访”的全流程纠纷调处模式,以“小”见“大”,推动物业纠纷源头化解,推动基层治理细“治”入微。

纠纷双方各说各话 诉前调解陷入僵局

近日,五华区法院收到了昆明市某物业公司提交的诉状,诉请业主缴纳物业管理费。收到诉讼材料后,五华区法院立案庭法官随即就案件情况进行了解。

经查,昆明市某小区系云南省某单位职工宿舍,以前由云南省某单位直接管理,并未聘请物业公司进驻。后来,该小区引进昆明市某物业公司进驻开展物业服务。但物业公司进驻后,其服务没有达到业主的期待,近年来,部分业主以小区绿化带内杂草丛生、停车位管理混乱、卫生清洁不到位、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频繁投诉,并通过拒缴物业费表达诉求。而昆明市某物业公司则以“经费不足”表示其整改存在客观困难。双方各说各话,矛盾陷入死循环,逐渐升级。

承办法官郭振表示,“小物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一头关系着物业行业的健康发展,“物业公司批量起诉业主,背后的矛盾年深日久,涉及方方面面,绝不能一判了之,调解才是上策。”

实地走访查明症结 多方座谈了解诉求

每一起物业纠纷都有自己的症结,每一个小区物业管理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物业纠纷不能一概而论。考虑到这一点,承办法官特地邀请了云南省房地产协会特邀调解员,于2月26日前往该小区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实地勘察”“零距离调解”“释法明理”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情况。

法官与云南省房地产协会特邀调解员走访了小区30余处点位,拍摄了绿化破损、垃圾清理等证据照片20余张,绘制了车辆乱停“热地区域图”,通过实地勘察查明症结。同时组织业主代表、物业负责人召开恳谈会,整理出小区目前存在的绿化修剪维护、车辆管理、物业人员素质提升、卫生清洁、服务态度优化等方面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建议物业公司立即整改,并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解决业主核心诉求。

在座谈现场,法官现场解读民法典中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条款,明确“业主缴费义务与物业服务质量挂钩”的原则,督促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及标准。

“三步走”达成调解协议 “法院+”多方监督促整改

在前期调解难以推进的情况下,承办法官郭振另辟蹊径,与行业协会调解员通过“三步走”方式迂回推进调解工作。经过3小时的“背对背调解+面对面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协议:

一、昆明市某物业公司承诺3月30日前完成绿化修剪补种、进出车辆管控、保持公共区域楼道卫生清洁,同时加强物业服务监督、保障服务质量,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倾听业主心声,探索建立物业与业主定期沟通机制。

二、业主承诺整改验收通过后结清物业费。同时,为保障双方协议履行效果,业主代表、物业公司、法院、云南省房地产协会组成“共治小组”,跟踪整改进度并拍照留痕。

(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辛亚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