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禄劝县人民法院撒营盘人民法庭辖区居住有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群众占总人口的34%。在多元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撒营盘法庭将“双语”司法服务深度融入法院工作中,让公平正义跨越语言的障碍,更加可感可触。
“双语”调解化解邻里乡亲矛盾纠纷
通过邀请精通本地少数民族语言、知晓当地风俗人情的“双语”调解员驻庭调解,运用“李子树下调解经验”,建立“指导法官+调解员”及“法官助理+调解员”模式,充分利用民族语言深入了解各方诉求、拉近沟通距离,有针对性地化解纠纷。
持续深化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指导调解职能作用,定期组织调解员开展业务交流和案例讨论,不断提升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
深入挖掘当地民族调解文化,将彝族史诗当中善解纷争的智者挪摩阿智的故事引入法院调解工作中,成立“阿智调解室”,把民族传统文化和公正司法宗旨相互融通,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节约司法资源。
“双语”审判奏响彝乡苗岭和谐曲
为保障少数民族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人民陪审员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熟悉社情民意、了解民族风俗的优势,提高少数民族人民调解员参与案件审理及调解的比例,切实解决语言不通的难题。
“双语”普法让法治种子生根乡土
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展普法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普法资料、解答群众法律咨询等方式,将法律法规普及给少数民族群众,结合当地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群众深刻认识到法律不是抽象的条文,而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从金沙江畔的巡回审判到火塘边的“双语”调解,撒营盘法庭以乡音为纽带,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民族村寨的土壤中。下一步,撒营盘法庭将坚持用“双语”解开群众纠纷心结,传递审判公正,以司法之力书写边疆法治与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