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庭审现场变“课堂”,德宏州梁河县人民法院以案释法为青春扣好“法治纽扣”
发布时间:2025-03-27  责任编辑:符晓

伴随着法槌声的响起,庭审正式开始,一场特殊的警示教育课在德宏州梁河县人民法院拉开序幕。近日,梁河县法院组织青少年成长营的50余名师生、教官走进法庭,旁听了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案件庭审,“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

 

以案释法,让警示教育更深入

本案中,被告人杨某、李某某在明知是违法犯罪所得的情况下,仍提供银行卡帮助他人转移资金。

在庭审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近距离感受司法权威。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旁听庭审,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犯罪活动的严重后果,学习了更多的法律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沉浸式体验,让法治教育更深入

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案情与同学们互动交流,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讲解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的常见手段,提醒同学们不要转租、转借、转售“两卡”,不做诈骗分子的“帮凶”,做到“心有法度,行有尺度”,在法律护航下走好人生未来路。

庭审是最生动的“普法课”,案例是最鲜活的“教科书”。邀请学生走进法院,是梁河县法院在开展“走出去”普法进校园基础上,积极实践的“请进来”普法新模式。下一步,梁河县法院将持续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主旨,以法治教育为依托,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以司法力量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官小课堂: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频发,且犯罪群体日益年轻化。部分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法治意识淡薄,容易受到“轻松赚钱”的诱惑,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帮凶”。在此提醒大家做到“三不”:

1.不要向他人提供身份信息、银行卡、手机卡等,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

2.不要轻信轻松赚钱的兼职陷阱,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

3.不要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切莫与陌生人进行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