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队伍建设 > 正文
以法为盾守护边疆安宁——红河州金平县法院探索“边境型”脱薄路径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6  责任编辑:符晓

自2024年1月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以来,红河州金平县人民法院党组结合金平县地处边境、多民族聚居等特点,高标准制定《金平县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的实施方案》,一体推进政治建设、业务工作、队伍素能、管理水平、基础保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积极探索出可感可触可及的“边境型”脱薄路径。

围绕政治建设固本铸魂,打牢忠诚履职基础。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服务金平长治久安的工作大局,把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院落实到审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二是抓好统筹学习。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意见和规定条例,开展党组第一议题学习19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55次、青年理论小组学习5次,教育引导全院干警深刻理解建设边疆、守卫边疆的重要使命,坚决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发挥组织优势。推行“四聚四提”模式,打造独具边疆民族地区法院工作特色的“党旗领航·法润边关”党建品牌,丰富拓展“四季”执行经验、“四室合一”化解法等成功经验,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地区的实践特色,其中,勐拉法庭于2024年12月被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向县委、县委政法委报告重大事项、重要工作12件次。

围绕业务工作好中趋优,狠抓案件提质增效。一是坚持示范带头。充分发挥院(庭)长带头办案示范作用,有力带动全院审判团队和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铁案,全方位、多层面促进审判质效与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二是动态分析研判。坚持用数据为法官“画像”,召开审判数据会商会和审判执行工作调度会8次、审委会16次,各类案件结案率同比提升0.64个百分点,确保新指标体系中涉及基层院的15项全国指标均优于区间值;按照《金平县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坚决杜绝出现裁判文书低级错误、程序瑕疵等问题。三是深耕社会治理。主动向企业提供法律咨询118次,依法审结建设工程和金融借款等合同纠纷案件574件、企业案件233件、农林土案件与农民工劳动合同案件54件、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8件,促进各类案件快审、快结;完善《金平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工作方案》,选任7个特邀调解组织和22名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纠纷627件,提升诉前多元解纷能力。

围绕队伍素能全面加强,锻造为民司法铁军。一是突出班子建设。先后从院内中层干部中提拔担任副院长2人、提拔担任执行局长1人,调整驻院纪检组组长1人,从县级单位提拔调入1名干部担任政治部主任,7名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从2024年初的46.44岁降到了2024年底的43.82岁,院领导班子凝聚力、领导力得到明显增强。二是坚持考促结合。坚持考核评议与促进工作相结合,对法官、法官助理、行政后勤人员、聘用制书记员实行分类考核,把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绩效激励等相挂钩,推动形成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正确导向和抓落实的合力。三是抓实教育培训。组织干警参加“人民法院大讲堂”“审判业务培训课堂”“云岭司法讲堂”等业务培训955人次,举办“法安金平”大学堂8期,组织人民陪审员技能培训27人次,提升审判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四是提升普法实效。综合运用“审判执行团队+法治副校长(副村长)”模式,深入开展“法治五进”“模拟法庭”“巡回审判”24次,用“法言法语”为10.2万边民解难题,提升“法润边关行”普法宣传工作品牌实效。

  

围绕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从严抓实精细管理。一是完善长效机制。坚持对现有管理制度规范清理,新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审判质量管理(2024—2026)年度目标实施方案、案件阅核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质效管理员等19项,修改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综合管理规定、特邀调解方案3项,推动管人、管案与治院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二是推动精细管理。压实院(庭)长管理职责,采取“大管家+小管家”模式,院长率先管好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管好庭(室)长,庭(室)长管好业务、管好干警,干警履行好岗位职责,确保每一项工作任务、每一个办案流程都有人抓、有人管。三是从严监督教育。紧扣“关键少数”“八小时内外”等重点环节,在“敲警钟”上持续加压,开展集体廉政谈话4次,教育干警永葆清廉本色;在“强作风”上深化拓展,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采取“五个一”办法,全方位开展纪律作风督查专项行动;在“筑防线”上巩固提升,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1次,开展警示教育7次,引导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围绕基础保障更加有力,改善服务环境。一是提升工作效率。新建成1个党建中心、1个警务保障中心,推进旧存及现存已结案件卷宗归档,抓实档案管理提档升级,提升各项工作运转效率。二是改善服务环境。围绕《金平县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勐拉法庭融合法庭、安检前移修缮项目建设;开展人民调解平台设备租赁、“云上法庭”设备租赁、庭审直播录播、集中扫描中心等项目的签约和续签工作。三是延伸司法触角。规范“共享法庭”建设与运行,建成“金融共享法庭”1个,在马鞍底乡2个沿边行政村建成“蝶乡共享法庭”2个,及时回应企业与边民法律需求,绘就司法服务新“枫”景。四是促进线上办案。融合“云上法庭”等审判服务平台,加大线上办案力度,提升网上立案、开庭、调解应用率,为当事人提供更为便捷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