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队伍建设 > 正文
楚雄州楚雄市法院:“三链融合”绘就队伍建设新“枫”景
发布时间:2025-04-18  责任编辑:汪雨春

近年来,楚雄州楚雄市人民法院以“政治铸魂、能力筑基、作风塑形”为主线,创新打造“薪火工程”培育体系,通过党建链、成长链、治理链“三链融合”,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审判铁军。2024年以来,该院青年干警业务考核优良率达92%,诉前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9.4%。

党建链领航:红色基因激活“内生力”​

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先锋亮在岗上”,构建“1+N”党建品牌矩阵。以“初心向党·法润彝山”总品牌为引领,基层法庭打造出“哀牢党旗红·山高法官近”“枫桥式解纷先锋”等特色子品牌。创新“政治理论课+业务交流课”融合机制,将主题党日开进三街镇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重温征粮剿匪革命历史、开展“党员先锋岗”季度比武,推动党性教育与审判实践同频共振。

制度设计上,建立“四学联动”机制(党组领学、机关党委督学、支部跟学、党员自学),2024年青年干警参与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3次,形成调研成果17项。在审判一线,党员法官佩戴党徽亮身份,在办案业绩公示栏中将党徽标识为“看得见的战斗力”,2024年党员法官承办案件调撤率达78.6%,较上年提升9.2个百分点。

成长链赋能:“双联双带”破解培育密码

针对山区法院青年干警占比高、成长需求迫切的特点,创新“双联双带双提升”机制,即领导班子联系青年干警帮带思想,业务骨干结对指导提升能力,采用“月了解、季座谈、半年评议、年考核”的方式动态跟踪培养。2024年9月工作推进会上,18名青年干警现场汇报“六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导师“靶向点评”直指短板,形成“成长档案”42份,动态调整帮带方案13次。

  

把洒鸡口法庭作为干警淬炼基地,推行“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办案)工作法,新入职干警必须在洒鸡口法庭完成6个月“基层必修课”。三年来,该法庭培养出“双语”调解能手5名,创新“山区家事纠纷调解十六法”在全省推广。创新“导师智库”建设,段莉萍、钟磊等全国先进典型牵头组建“司法实务研习社”,通过“模拟法庭攻防战”“裁判文书大家评”活动等实战练兵,2024年青年干警撰写的2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

治理链创新:“三阶解纷”彰显实战效能

前端防控“网格化”。87个基础网格配备“法官+网格员”“双哨兵”,2024年通过“红黄蓝”三色预警系统提前化解矛盾89起,命案防控连续三年“零发生”。八角镇两户村民因院墙纠纷剑拔弩张,网格员发现后立即启动“三所一庭”联调,法官现场丈量土地,寨老用彝语释法,最终促成“马缨花和睦墙”的佳话。

  

中端解纷“融合化”。构建“1+5+N”多元解纷体系,整合乡贤寨老、行业代表等调解力量,创新“火塘调解”“背篓送达”等特色机制。针对涉农纠纷,组建“法官+农技专家+金融顾问”智囊团,2024年为中药材合作社完善合同12份,避免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末端治理“生态化”。在洒鸡口法庭,每起案件办结后都会生成“社会治理司法建议白皮书”,推动“办理一案、治理一片”。2024年发出的农村宅基地流转风险提示被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政策文件,相关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简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