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南华县人民法院创新构建“环境升级、成长赋能、暖心关怀、文化浸润、荣誉共振”五维暖警体系,将“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理念转化为建设“温暖法院”的生动实践。
打造智慧“战舱”
将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投入专项资金完成办公区域智能化改造。审判庭配备语音识别同步录入系统,调解室搭载远程视频调解终端,干警人均配备多功能智能审判辅助设备,实现“指尖办案、云端解纷”的高效模式。
重新规划功能分区,打造集案件研讨区、静音办公区、绿植休憩角于一体的复合型工作空间。新建的“彝乡法治文化长廊”以彝族图腾装点,陈列干警创作的法治书画作品,让庄严的司法场域透出地域文化温度。科学设计的升降办公桌椅、护眼照明系统及新风循环装置,使干警工作时保持良好状态。
搭建发展“云梯”
针对干警成长需求,构建“三阶九级”培养模型。新入职干警实施“双导师”制(业务导师+廉政导师),中坚力量参与“彝乡法盾”精英计划,资深法官启动“传灯工程”带教青年人才。全年开展“野生菌产业法律实务”“彝绣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等特色培训47场,选派32名干警赴最高人民法院跟班学习,让身处边疆的干警同步掌握前沿司法动态。
创新建立“三维度”考评机制,将办案质效、学术成果、群众满意度纳入晋升指标体系。2024年破格提拔6名“85后”业务骨干担任庭室负责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的鲜明导向。在“温暖法院”建设带动下,当年全院审判质效跃居全省基层法院前十。
织就保障“防护网”
从身心健康到生活细节,编织起立体化关怀网络。引进三甲医院专家团队开展“一人一策”健康管理,为执行干警定制运动康复课程;创设“心灵驿站”提供沙盘治疗、压力疏导服务,全年开展心理干预89人次。建立“五必访”制度(伤病必访、家庭变故必访、长期出差必访、重大节日必访、退休离岗必访),2024年发放救助金14万元。
在“法润万家”家属开放日,干警亲属可以走进法庭,亲历司法工作场景,构筑起“单位+家庭”双重支持系统。
构建“价值共同体”
通过“法耀南华”形象提升计划,让干警的职业荣光被看见。制作《守山人》《绣法者》等微纪录片,展现干警跋涉百里巡回审判、守护非遗彝绣的动人故事;在野生菌交易旺季开展“法徽映菌山”普法直播,让年轻干警化身“法治主播”。创新设立“正义勋章”授予制度,由案件当事人、人大代表、彝族毕摩共同为优秀干警颁奖,将民间认同融入职业荣誉体系。
如今,“温暖法院”建设成效已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强劲动能。2024年创建的“阿老表调解室”运用彝汉“双语”化解纠纷,“礼舍江畔的法治守护者”品牌让司法服务延伸至大山深处。南华县法院正以司法温情的涓涓细流,浇灌着红土高原的法治信仰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