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入推进云南政法工作现代化 > 砥砺·法治新篇章 > 正文
快看!村里来了一支身穿警服的“民族语言宣传队”
发布时间:2024-09-12  责任编辑:符晓

秋天的炼铁,每一寸土地都被染上了独特而静美的色调,村村寨寨、田间地头那一抹“藏青蓝”,在金色阳光的映衬下,色彩愈发鲜明。一支由大理州洱源县炼铁派出所民辅警组成的“民族语言宣传队”正走村入寨,用多种民族语言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禁毒防艾、矛盾纠纷化解、防电信诈骗等知识。他们步履不停,辖区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沉甸甸的普法印记。

洱源县炼铁乡是一个由汉、彝、白、藏、傈僳等21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乡,其中纸厂、牛桂丹两个彝族聚居村民族特色鲜明,民族文化绚烂。为了将法治的种子更好地播撒到百姓心中,炼铁派出所主动作为,针对辖区民族多、人员居住分散的实际,精心选派群众基础好、精通民族语言的民辅警,针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语种的宣传,把遇事问法、办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送到群众心坎儿里。

 

“阿嬢、阿姐,你们家里的田不能种罂粟(大麻)这些。”“没有,这几年都没有,那些我们见都没见过。”

“一定要记住,现在电信诈骗频发,有陌生号码打过来电话不要接,如有别人叫你们汇款、转账,要及时报警……你们在家多和村民们宣传一下。”

 

 

眼前这位女辅警姚娟是一位地道的白族姑娘,用最正宗的白族语言与村民这样面对面聊天已是她工作中的家常便饭,她把反诈知识、禁毒防艾知识等法律法规融入与村民们的“唠家常”之中。

炼铁乡茄叶村委会下茄叶村村民尹梓表示:“我们这个村是白族村,白族居民居多,大多是说白族话。尤其是这两年,年轻人大多数都出去务工了,在家的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用白族话给我们宣传,我觉得都非常好,老人小孩都能听得懂。”

“宣传队”中还有一支“彝语小分队”,经常奔走在辖区的彝族聚居村。牛桂丹村委会副主任老康听说派出所多民族语言宣传的事,被这种既接地气又暖人心的宣传所打动,主动申请加入这支“民族语言宣传队”,承担起了彝语宣传的工作。

通过“民族语言宣传队”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族语言宣传,村民们学会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更好地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下一步,“民族语言宣传队”将继续用这种接地气、暖民心的方式播撒法治的种子,挥洒法治阳光,让法治春风吹进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养成遇事问法、办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