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政法人 政法情 > 正文
“火塘院坝会”让我和群众更近了
发布时间:2024-12-17  责任编辑:符晓

我叫李应飞,是临沧市永德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干警。2023年5月,我有了新的身份——永德县勐板乡梨树村驻村第一书记,是选派工作队中唯一的“00后”。就这样,“懵懂”的我开启了驻村生活。

新身份预示着新的使命、新的责任、新的担当和新的作为。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我时刻谨记第一书记的责任使命,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切实走好群众路线,汇聚乡村治理合力,以“火塘院坝会”为抓手,与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汇民意、解民忧,依托小小“火塘院坝会”破解“老大难”问题,绘就基层治理“好路子”。

把“村里人”变成“自家人”。“今天坚果卖了多少斤?”“孩子今年高考考了多少分?”“玉米收了多少袋?”……在每次“火塘院坝会”上,我都会像“自家人”一样询问着各家情况。长此以往,大家也把我当“自家人”,不拘谨、不躲避,有什么说什么,积极主动与我聊“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和群众拉家常是贴近群众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形式,除了在“火塘院坝会”上的相聚,我也会时常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常年下来,路上遇到群众都会相互打个招呼,百姓杀年猪也会邀请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真真切切地构建了鱼水情缘。喜群众所喜、忧群众所忧,把“村里人”变成“自家人”,在群众眼里我们也从“村外人”变成了“村里人”。

 

 

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一张桌子、几张板凳,不拘形式、不用讲话材料、不定会议时间、不限制人数……我坚持把“火塘院坝会”作为开展政策宣讲的重要载体,开展小范围、接地气的群众性宣讲活动,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坎上。同时,围绕“两保”缴费、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耕地流出整改、农民建房、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和党纪学习教育、防范电信诈骗、森林防火、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等热点话题,发挥检察人员的优势,把一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造成的一些影响,面对面给村民们讲解,让他们对一些法律常识、新政策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在“火塘院坝会”上,我主动了解村民们日常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耐心听取群众对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意见建议,积极对相关建议做出解释和回应,把村民们存在疑惑的一些问题、政策,用他们听得懂、能领会的方式给他们讲解。“时代真是不同了,以前咨询政策要跑到村委会、要到乡上去,现在领导直接到家门口来答疑解惑宣传政策了,实在是太方便了。”“医保肯定是要交的,毕竟这个自己缴费自己享受。”“希望明年我们寨子的道路可以硬化。”……散会后,听着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带着新了解的政策信息往自家走去,我也由衷地感到开心。

“火塘院坝会”不但丰富了村民议事的协商形式、推进了农村移风易俗,还完善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做到村民事村里做、民俗事文明办。随着“火塘院坝会”的陆续开展,村民得以齐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真正做到民情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力量在一线凝聚。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和群众越来越近,驻村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