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解纠纷、化解难题……随着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持续能动履职,一个又一个充满法治温度的故事在西双版纳各地上演。
哈尼法官的智慧
原告:“法官,我知道公婆也不易,但我真的需要这些财产来抚养孩子。”
被告:“我们也不想这样,但身体不好,未来的日子也难啊。”
近期,勐海县人民法院法官佐灯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家庭财产分割与未成年人抚养权的复杂案件。这场纠纷源于原告三某的爱人不幸病故,导致原本和谐的家庭陷入矛盾。尽管乡镇司法所、村委会、村小组多次尝试调解,但均未能达成一致。无奈之下,原告三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据了解,该案的核心争议在于房产及家庭财产的分割。原告作为遗孀,独自抚养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陷入困境。而被告作为公婆,因传统观念与原告在财产分配上存在分歧,加之其中一人身患尿毒症,家庭经济状况同样堪忧,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长达4个小时的调解过程中,哈尼族法官佐灯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用通俗易懂的哈尼族语言普及法律知识,并着重强调了家庭和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她鼓励双方从亲情出发,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我理解大家的难处,家庭财产分割后拿出钱补偿对方基本不可能,所以最好是实物分割。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房子可以分层居住,既解决了生活安居问题,又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至于茶叶地和车辆,我们也可以本着以和为贵的精神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佐灯说。
同时,佐灯还组织双方亲戚参与调解,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结合,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于当场交付完毕。
为“薪”愁画上句号
“检察官,工钱收到了!之前一直担心拿不到,谢谢你们为我们讨回了血汗钱!”罗某在收到工钱后,激动地给景洪市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拨通了电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日,景洪市人民检察院成功办理了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拖欠6名农民工长达8年的16万余元工钱终于全额到账,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匡某承揽了甲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某某城”道路、给排水管等工程项目,雇用唐某、罗某等6名工人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甲公司已将全部工程款支付给匡某,但匡某却未支付6名工人的工钱,共计人民币16万余元。在6名工人讨薪过程中,匡某采取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即便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责令支付后,仍置之不理,其行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类案件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帮助农民工尽快追回薪资成为当务之急。
承办检察官在查清匡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事实后,一方面积极安抚被害人情绪,多次向欠薪农民工释法说理,引导其理性维权;另一方面向匡某宣讲认罪认罚从宽的刑事政策,并通过联系其家人做说理工作,最终促使匡某及家人积极筹措资金,支付了全部拖欠工钱。考虑到匡某已全部支付了农民工工钱,取得了农民工的谅解,并自愿认罪认罚,景洪市人民检察院最终对该案作出不起诉处理。但不起诉不等于不处罚,刑事检察部门同时将监督线索移送行政检察部门,由该部门启动行政检察监督程序,发挥检察机关综合履职作用。
用“破案加速度”增加群众满意度
9月4日下午,景洪市公安局旅游度假区派出所举行涉案物品返还仪式,共计发还电动车8辆,为群众挽回损失2万5千余元。
群众张女士领回了自己被盗的电动车,感慨地说:“真的太感谢你们,帮我找回了被盗的电动车,我还以为找不回来了……”失主领回了各自的财物纷纷对派出所民警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现场,民警对群众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其增强法律意识和防盗意识。
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旅游度假区派出所全警动员,紧密围绕民生问题,以案件队为“尖刀”,不断强化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行动期间,派出所共检查行业场所196家,发现隐患23处,下发通知书23份,开展出租房清查42次,清查出租房2763间,处罚不如实登记28人,参与交通整治查处交通违法行为659起。此外,非接触式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53.85%,受损金额同比下降86.02%,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