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入推进云南政法工作现代化 > 携手·平安共前行 > 正文
大理州漾濞县:从小处破局 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
发布时间:2024-07-30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大理州漾濞县聚焦农村党组织建设、治理体系建设、治理能力提升等工作重点,探索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村民小组治理能力,激活“神经末梢”,以“小切口”着力,精准撬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凝聚力。聚焦党支部“空转”问题,健全村民小组领导、管理、监督、保障“四项机制”,构建村民小组党支部领导的理事会、监事会、各类群众性组织的“一支部两会多组织+全科网格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党支部从“软弱无力”向“核心引领”转变。2023年,全县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7个,创建州级平安村23个、平安家庭3000余户,光明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太平村被列为2023年省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村。

优化自治基础,提升网格作用力。聚焦村民主体意识不强问题,强化民主选举、协商、管理、监督“四个民主”,建立党支部提议、理事会商议、户长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的“一事一议”民主协商制度,制定村民小组村规民约,统一规范客事办理、治安联防、环境卫生等自我管理机制,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全县各乡(镇),村(社区)构建全科网格,配备网格员,明确工作职责,做好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排查、重点工作发动、弱势群体走访、焦点矛盾化解等工作,强化“一网统管”作用发挥,通过政策激励、“以案定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调动网格员履职的积极性,以自治作用的发挥,不断筑牢基层治理的人力防线。

 

 

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村组防控力。开展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四大行动”,建成县级法治宣传阵地,组建普法工作队,培养了752名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推进“三官一律”进村组、进网格。大力推进“法治滋润乡村振兴”工作,强化以案释法、阳光法庭等普法宣传手段的运用,不断深化群众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进企业“订单式送法”活动,加强和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运用法治思维提升管理能力;建立完善涉企诉讼案件“绿色通道”,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推动加大民生领域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全县社会治安总体形势日趋向好,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深化德治引导,提升社会向心力。以实施思政教育、道德示范、新风引领、家风润德“四大工程”为抓手,不断抓牢思政教育。运用典型引路法,深入挖掘、培树和宣传身边榜样,培树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任国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智娟、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春梅、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王瑶瑶等先进典型,举办主题宣讲活动,并举行漾濞县首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基层一线人员,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同时,积极开展“最美家庭” “最美母亲” “最美绿色家庭” “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不断抓好家风润德,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