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始终保持对黑恶犯罪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坚持依法核查、依法打击、依法治理、依法履职同步发力、一体推进,在建机制、强保障、明职责、抓考核上精准施策,有力有效统筹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
着力履职担当
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2021年来,14次召开州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情况汇报,推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列入州“十四五”规划。副省长、州委书记刘勇每年对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提出具体要求,其他州级领导按照分工抓好落实。
州“两办”出台《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线索处置等“七项机制”,成立由71名骨干组成“楚雄州扫黑除恶专家库”,州级财政优先安排工作经费,纳入全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综合考评体系,把履责情况作为执纪监督、巡视巡察和政治督察的重要内容,推动成员单位主动履职、齐抓共管,在全州上下形成了除恶务尽的强大合力。
着力执法办案
抓严线索核查。制定《楚雄州扫黑办线索核查中心工作规程(试行)》,完善集中研判和直查、协查、督办、复核等机制,推动分类处置、挂账销号。认真组织涉黑涉恶线索起底回头看专项行动,对群众反复举报、查否后重复举报、久拖未结的线索进行提级复核,集中评查全州2023年来接收所有线索。
抓实“黑财”执行。开展“黑财变现难问题”专题调研,全面梳理统计涉黑案件财产变现上交财政情况,逐案分析、“一案一策”,目前,全州生效判决的涉黑涉恶案件查控财产率为100%。全州两级法院共受理涉黑恶执行案件218件,执结215件。
着力源头防范
着眼长效常治,以行业领域整治为重点,着力清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2021年启动信息网络、交通运输、工程建设、自然资源、边境治理、文化旅游六大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作重点。2022年接续开展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新三大行业整治。
金融放贷行业持续推进打击和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做好账户风险排查和预警管控。教育行业建立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动态跟踪管理”机制,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违法犯罪。自然资源领域从严整治盗采矿产资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突出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沙霸”“矿霸”的打击力度。市场流通行业开展“铁拳”“药剑”、打击养老诈骗等执法专项行动,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市场流通领域工作开展。工程建设行业严厉打击未批先建、恶意竞标、围标串标及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擅自收取预定款等行业乱象。文化旅游行业持续整治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大涉旅违法违规案件查办力度,强化联合检查、联合办案。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出租车市场、公路路产路权等容易滋生乱象乱点的领域进行问题线索摸排。医疗卫生行业聚焦整治医疗卫生行业领域强制消费、欺诈医疗、非法行医,查处“黑诊所”“黑护工”等行业乱象。信息网络领域加强对网络水军、造谣炒作、恶意营销、网络暴力、挑动对立、裸聊敲诈等行业乱象治理,强化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的网络监测、巡查执法。
着力纪法协同
紧盯城乡结合“高危地区”、农村宗族“复杂地区”,持续整治“村霸”等黑恶势力欺压群众、把持基层政权,以及欺行霸市、强迫交易等问题。紧盯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落实,加大责任倒查力度。健全政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信息互通、同步介入、结果反馈机制,查处一批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
着力普法宣教
把深入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学习宣传纳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广泛开展依法从严惩治黑恶犯罪、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严防黑恶势力渗入基层、防止未成年人遭受侵害、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保障涉案单位个人权益“六大亮点”宣传解读。
常态化以来,全州累计刊载宣传稿件1万余条,播出公益广告5000余次。评选表彰扫黑除恶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100名。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浓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