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当事人评价回访工作开展以来,昆明市五华区树牢为民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紧扣提升执法水平、优化先行机制制度、解决队伍建设短板弱项、获得群众满意支持目标导向,深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冷、硬、横、推”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扎实做好评价回访各项重点工作,真正把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落地落实,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高站位抓统筹部署,打造服务阵地
高位统筹“强部署”。3月25日,五华区成立了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回访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统筹推动开展相关工作。五华区各政法单位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做好五华区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当事人回访评价工作的部署推动、情况收集、信息报送、研判分析等,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督促抓好贯彻落实,做好跟踪问效和结果运用。
细化分工“强谋划”。统筹全区政法单位积极开展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成立工作专班,将工作任务细化到人、细化到点。各政法单位均根据各自评价回访工作机制建章立制、督导检查、查找问题、立行整改,及时总结、解决回访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困难,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方式。
抓实培训“强学习”。组织召开执法司法案件(事项)评价回访工作培训会3次,参训人员共计100余人次。五华区人民法院先后带队到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西山区人民法院进行跟班学习,同步进行实操培训,做到全员熟悉个人应评案件(事项)范围、熟练操作评价回访小程序。各政法单位均参加了上级业务部门跟班学习,均在试点使用新系统开展工作。
高质量抓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面向机关发动激励。通过集中宣讲、部门会议,统一思想,破除干警为评价而评价、为回访而回访的单纯“完成任务”理念,做到自觉主动亮码、提醒群众扫码。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打消“怕问责”的思想顾虑,通过现场教学及业务解答,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参评率,同时让干部职工在人民群众监督下工作。
面向线上拓宽渠道。制作宣传海报,拍摄宣传视频,通过“两微一端”、直播、小视频、小课堂等新媒体矩阵扩大宣传范围,并统一设计宣传口号对评价回访工作的目的、范围、流程进行宣传。
面向线下丰富形式。以社区、小区、企业、校园、行业场所、楼宇LED为宣传阵地,制作评价回访的宣传卡片、布标、海报;设计制作工作介绍与流程导览图,并在分局营区、派出所窗口、值班室等接待群众的明显区域进行展示,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提升群众对评价回访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价。
高质效抓工作落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主动亮码扫码。强化干警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在评价回访工作中,对到现场办理立案、执行相关事务的当事人,推行“应扫尽扫”举措,对未开展自助扫码的,由干警及时进行提醒,并指导来访当事人完成扫码评价,持续对回避亮码、扫码评价结果前置、扫码结果弄虚作假等问题进行监督抽查、倒查,实现对于业务范围内的案件(事项)100%主动邀请当事人扫码评价,确保全面倾听群众声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工作开展以来,五华区累计收到回访评价28710件次,首次访评价满意度达99.81%,回访评价综合满意率达99.89%。
强化督导研判。严格按照“三必查”原则,针对收集到的当事人不满意评价,组织召开专班工作会进行分析研判,采取统计监测、实地调研、随机抽查等方式,对评价回访工作总体推进情况开展分析研判,每日开展督导检查。建立报备台账,开展报备倒查工作以来,产生报备416起,倒查193起。5月份开展全量倒查报备情形,倒查率为100%,与4月相比提升41.8%,目前已实现全量倒查。自评价回访工作开展以来,综合报备率均未超过5%,5月份以来综合报备率不超过1%。
及时回访跟进。对评价回访不满意事项,由责任部门负责人100%开展回访工作,实时掌握情况,及时开展回访、甄别核实、组织整改。同时,全量分析不满意评价,适时开展二次回访,对不满意警情全程监督整改情况,跟踪问效,将整改情况及进展主动告知当事人,确保整改到位,推动评价回访工作走深走实。截至6月,各政法单位收到不满意评价数共计53条,其中公安五华分局39条、区法院12条、区检察院1条、区司法局1条,均由分管领导对当事人进行了回访。
下步,五华区将全面推进深化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当事人评价回访工作,深入挖掘不满意评价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反向检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务实、有效、具体的举措,努力做到群众关心的事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不断增强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