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从规范入手,全区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事业蓬勃发展。目前,盘龙区共建有122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2个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及2种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初步实现“全时空、全业务、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全面实现“全时空、零距离”服务
为弥补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服务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真正实现“全时空、零距离”服务,盘龙区司法局推出省内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卡”小程序。群众无需再奔波往返,在家用手机即可享受到“随点随用”的公共法律服务。
据统计,目前小程序关注人数达10812人,累计访问量366880人次,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咨询13260次,已成为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阵地。
重点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是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缓解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足,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效率的必经之路。盘龙区近年来陆续将189台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充实在全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及高校、部队等地,实现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全覆盖。
2022年6月,盘龙区司法局成立“盘龙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实验室”,以政、企、校、所合作方式,共同探索总结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化发展途径、方法和经验。
在实验室的调研基础上,2023年盘龙区在社区一级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上率先搭载AI律师功能,大幅降低机器人使用门槛,进一步提高机器人使用效率。
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化水平
2023年12月,盘龙区司法局制定出台《盘龙区法律援助事项办理细则》,明确盘龙区不同法律援助事项的办理程序及具体要求,进一步提升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加强盘龙区法律援助工作管理,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盘龙区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2个。
联盟街道金江路社区紧紧围绕“办事依得着法、遇事找得到法、解决问题用得了法、化解矛盾靠得住法”的工作法,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党建引领下的普法工作与城市社区治理实践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依托自身丰富的法律服务资源,成立“三官一律师”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居民提供“面对面”“心贴心”法律服务,积极参与社区居民公约、业委会及物管规约制定。
同时,设立“阳光议事厅”,在开展民主协商的过程中,探索出基层民主协商“五步议事法”,让普法工作切实在群众生活点滴和利益关切中发挥实效,有效推动和解决复杂基层治理问题。2022年,金江路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此外,盘龙区大力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不断提升队伍法治素养和法律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已培养“法律明白人”532人,实现每村(社区)5个的配备目标。
在2023年国家宪法日,盘龙区“法律明白人”小程序上线,为全区“法律明白人”提供日常法律知识解答、线上一对一问答咨询、组织线上培训等,是全省首个将“法律明白人”工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县区。系统中的“普法机器人”可以每天定时向所有社区微信群推送法律知识,配备丰富普法内容库,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送到群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