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网站、App都会要求用户允许访问通讯录、手机相册、注册个人信息等,甚至不允许、不注册就会被强制“闪退”,而允许、注册成功后随之涌入的是各种推销电话、垃圾短信,公民个人信息似乎在网络上“裸奔”。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犯罪手段迭代翻新极快,不仅有“广撒网”的“盲骗”,还有“量身定制”的“精骗”,滋生了一系列黑灰产业,不少犯罪分子采用各种方式为诈骗犯罪“输血供粮”。身处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交易,往往被不法分子大量窃取、利用,催生电信网络诈骗等关联犯罪,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而房地产、汽车信贷销售、金融信贷、无线通信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在从业过程中,极可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
检察官在此提醒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合法使用这些信息,不能用于非法目的,更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铤而走险实施非法收集、使用、买卖或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不要随意丢弃含有个人信息的各类资料,谨防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