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罗平县九龙街道深入贯彻落实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要求,紧紧围绕“谁来普、向谁普、普什么、怎么普”主线,推动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普法、精准普法、全面普法,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抓住“关键点” 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九龙街道位于罗平县城之北、九龙河之畔,距县城10余公里,辖22个村(社区)196个自然村9.28万人,国土面积492.7平方公里,因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而被誉为罗平的“后花园”和“鱼米之乡”。然而人口流动性大、社情民意复杂、矛盾纠纷多发等问题也给九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利用基层资源、聚焦关键群体、发动普法力量、提高治理效能?一直以来,九龙街道坚持依托命案防控“6+2”“利剑护蕾”等专项行动,深度挖掘法官、警察、司法干警等关键法治资源,充分整合“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人民调解员等基层力量,培养了一支群众身边“信得过、靠得住、能管用”的关键普法宣传队和法律服务队,从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到青少年“未来多数”,从重点特殊人群到具体行业部门,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全社会法治素养提升。
找准“切入点” 实现普法调解双赢
“通过‘面对面’‘零距离’旁听庭审直面释法,我更加深切体会到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案为鉴,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自觉性,妥善将群众矛盾化解在诉前。”九龙街道一名“人民陪审员”表示。
九龙街道持续推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通过“沉浸式”旁听庭审持续增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和警示教育。
除此之外,街道致力于找准普法“小切口”,广泛开展“供给侧”式普法,将普法工作向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聚焦,向社会治理热点领域倾注,向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延伸,推动高水平法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职工例会、专题普法培训等为抓手,抓住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针对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特殊群体开展“板凳式”“摆摊式”“茶话式”“敲门式”送法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另一方面,坚持“每一次调解就是一场普法”的工作理念,把专项普法贯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命案防控攻坚、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婚恋家庭邻里纠纷排查化解等全过程,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释法,更好地促进人民调解与普法宣传有机融合,实现“调解治标+普法治本”的双赢效果。
释放“闪光点” 让普法走新又走心
“普法宣传不能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要成为入脑入心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九龙司法所工作人员说。
街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公共场所作用,设立普法角、普法文化长廊、文化墙等27处,将法规条文、警示标语、司法案例等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出门见法、抬头看法、闲余议法。
普法宣传教育不能“硬植入”,只有群众喜听、喜看、喜参与才能实现“双向奔赴”。如何做到让普法内容更加可观可听?街道通过《倒插门的老南瓜》《乡村法治奏华章》等17个通俗易懂的小品、快板、相声、歌舞,将法治宣传、矛盾纠纷调解融入文化艺术作品,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自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以来,九龙街道整体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0%、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5%、纠纷调处率提升至96%,实现了命案“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