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强基在行动 > 正文
楚雄州武定县:彝乡小调家家传,普法也有“文艺范儿”
发布时间:2024-09-04  责任编辑:汪雨春

“今天农闲团团坐,我来唱首普法歌……邻里纠纷莫动手,用法解决最靠谱。”一曲接地气的彝乡小调在楚雄州武定县猫街镇甸末村法治小广场响起,身着彝族服饰的当地民间艺人兼村法治文艺骨干蔡绍荣弹起三弦,以传唱彝族调子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为农闲时休闲的村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引来阵阵掌声。

近年来,楚雄州武定县深化普法工作,把法律知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有效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当中,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领悟法治精神、感受法治成效,使法治宣传言之有趣、言之有义、言之有料。

 

 

“流量”赚“留量”

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依托武定县猫街镇甸末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打造别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巷。在这条法治文化巷中,每面墙壁都成了传播法治精神的窗口,一幅幅生动的宣传画讲述着法律的故事。村民们出门即可见“法”,在散步间就能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周边群众纷纷加入学习法律的行列中来。或驻足文化巷前,细细品味墙上的法治故事;或积极参与法治讲座,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或投身法治文艺演出,以艺术形式展现对法律的尊重与热爱。

 

 

“日常”变“台上”

积极挖掘并依托当地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普法之路。该县巧妙地将法律知识融入彝乡小调、彝剧小戏、花灯、跌脚舞等深受群众喜爱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之中,使原本抽象、生涩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有趣、贴近人心。这些充满创意的普法方式,不仅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法律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热情。

 

 

“笑点”聚“焦点”

高度重视民间艺人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在东坡傣族乡,一场场戏曲进乡村暨“普法强基补短板 法治宣传进万家”巡回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来自全乡的文艺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为村民们献上了一台台融合法治精神的文艺大餐。舞蹈《振兴乡村》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与法治保障的重要性;彝剧小戏《爱我中华》则在欢声笑语中传递了爱国守法、团结奋进的正能量。在高桥镇“戏曲进乡村”暨“普法强基补短板 法治宣传进万家”文艺演出活动结束后,花桥村委会工作人员高兴地表示“今天的演出不错,普法宣传、独唱、合唱、舞蹈、花灯等节目形式应有尽有,让不同喜好的观众都能过瘾,在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乡亲们还能以此为契机聚在一起乐呵乐呵,增进邻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