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强基在行动 > 正文
普洱:“五个维度”走好特色路 答好普法强基新考卷
发布时间:2024-06-07  责任编辑:符晓

为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提升群众法治理念,普洱市紧紧围绕“三下降一扭转”和“双下降一底线”两个目标,从法治状况、治安形势、人文风情等市情实际出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普法举措、拓宽宣传渠道,以“五个维度”不断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上下联动、共同发力,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普洱普法强基新考卷。

聚焦“六类重点地区”,延伸普法广度

以地处边境、民族众多的市情实际为基准点,结合2023年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开展情况,聚焦“六类重点地区”纵深推进普法工作,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聚焦边境地区,以4个边境县为“主战场”,以16个抵边乡镇、48个抵边村(社区)为重点,持续推动法治宣传固边防、法治宣传边关行常态化开展,不断提升边民对法律法规知晓度、法治精神认同度、法治实践参与度,用法治筑牢边境安全防线。

聚焦城郊接合部,以周围小组(寨子)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开展普法宣传,真正让法治之光照进家家户户。目前,已实现8627个村民小组全覆盖普法。

聚焦偏远农村地区,以距离县城、集镇较远且交通不便的群众聚集地为主,利用入户走访、矛盾化解调处等契机,边走访边化解边普法,及时清扫群众法律盲区。

聚焦交界地、接壤地,以历年跨地域矛盾纠纷地为重点,汲取经验教训,盯紧看实交界点,加强巡查和普法力度。

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地,以城市、高速公路、水库建设地为重点,多个职能部门联合管理、统筹协调,压实普法责任。

聚焦基层治理薄弱地区,以治安问题和矛盾纠纷突出的地区为重点,切实做好矛盾纠纷防范排查化解和隐患风险排查整治工作,认真研判、实时跟进。

围绕“六大重点领域”,提高普法精度

以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目标任务为指引,结合历年案件类型和涉及领域,全面围绕“六大重点领域”开展精准化普法工作,点面结合、有的放矢。

围绕学校教育领域,以辖区中小学为面,以“控辍保学”问题严重和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突出的学校为点。自“利剑护蕾”行动开展以来,已对全市637所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累计996次,对41万余名师生加强法治教育、普法宣传。

围绕农业农村领域,以融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推进乡村振兴为面,以助推平安乡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为点,把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与普法工作相结合,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筑起法治屏障。

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以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面,以农村地区命案防控为点,把“酒、情、财、气”四大易引发恶性案件的突出问题隐患作为切入点,从四个方向下功夫,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矛盾升级,防止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围绕劳动和就业领域,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象为面,以存在矛盾纠纷重点外出务工人员为点,通过入户走访、节点专项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聚焦易发多发的矛盾纠纷,开展“不漏村、不漏户”拉网式排查、滚动式排查。

围绕强边固防领域,以抵边地区群众为面,以有涉边违法犯罪风险隐患边民群众为点,积极调动村组党员、干部,治保员、网格员等基层普法力量,充分发挥宣传引领和包保防控作用,采取入户宣传强边固防法律知识、村组大喇叭提醒、“法言法语”以案释法等多种方式,提升抵边地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夯实强边固防的群众基础。

围绕群众管理服务领域,以行业单位监管人群为面,以有肇事肇祸倾向风险人群为点,压实行业单位普法责任,落实监管人群学法用法责任,提升监管者法治素养,严防肇事肇祸问题发生。

紧盯“六个重点群体”,提升普法准度

以影响安全稳定重点人员、特殊人群为主要普法对象,结合各类群体特征、普法宣传难易程度,落实落细“六个重点群体”的针对性、个性化普法宣传工作。

紧盯问题青少年,根据问题严重程度,以“红、黄、绿”码进行管理层级划分,在轨迹普法上下功夫,整合社区、学校、家庭三方力量,对问题青少年全程关注、动态掌握、定期谈心。

紧盯外出务工群体,以所在村组和社区网格为单位,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做好普法产品推送和法律知识宣传。抓牢民族节日、传统节日等返乡节点,主动到外出务工人员家中进行走访了解、矛盾化解、普法宣传,并利用合适契机,邀请行业专家在群众聚集地对外出务工人员常见法律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和答疑。

紧盯突出矛盾纠纷和重点信访人,控矛盾纠纷当事人,防案件转化可能性人群,以防促控,以控带防。坚持应调尽调,就地化解原则,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加强正面引导、情理结合、分类处置,充分分析研判潜在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定期回访已化解矛盾,防止矛盾反复和进一步激化。2024年以来,全市共接待来访群众6900余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900余起,成功化解2100余起,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创造有利条件。

紧盯酗酒人群,特别关注农村地区聚会喝酒问题突出以及嗜酒酗酒人员,重点关注酗酒成瘾酒精依赖严重人员,通过建立排查管控台账、包保责任人入户走访普法,定期电话了解情况等方式,以案明理、以案晓情,最大限度从源头预防涉酒案(事)件发生。

紧盯易肇事肇祸重点人群和扬言报复社会人群,加强走访摸排力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密切与监护人及相关人员沟通联系,做好当事人及相关者的普法宣传教育,并在相关者的配合和帮助下及时掌握重点人群情况,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早化解。

发挥“六支力量”作用,增强普法效度

以政法为主导、落实主力军作用,结合各普法队伍资源优势和群众普法需求,以“六支力量”凝聚普法合力,构建普法宣传“动力组合”,为普法工作高质量推进提供人才保障。

以政法机关专业普法队为核心,提升普法的专业性。

以行业单位普法队为辐射,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

以乡村振兴挂联单位普法队为辅助,查缺补漏、填补空档。

以志愿者和专家库为补给,协同推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

以乡村普法队为托底,管好用好驻村工作队、“法律明白人”、治保员、调解员、挂村民辅警、村(居)法律顾问。

以“法治副村长”为牵引,助推建设建强“农村普法队”。

目前,已组建完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普法宣传队伍,全市48支政法队伍3370人组成专业普法队,806名志愿者、480名专家库成员主动参与普法工作,对各类人群全面开展普法工作。

抓实“六项关键举措”,把握好普法融合度

以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导向,结合政法综治维稳工作与普法强基工作的关联性,抓实“六项关键举措”,以交叉点为切口,打开融合渠道,以“普法强基+N”模式提升普法工作实践性和融合性。

抓实“‘八五’普法+普法强基,”以“八五”普法推动面上普法,注重普法全局性 ,以普法强基对焦专项普法,提高普法精准性,将普法强基融入“八五”普法全过程,以面保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抓实“强边固防+普法强基”,把打击跨境犯罪和边境地区治理充分融入普法强基,在抵边村寨开展法治和边防法规政策宣传,在边境县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合新媒体反诈矩阵,抓住“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进边疆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抓实“基层治理+普法强基”,在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活动中融入普法强基,依托网格员、楼栋长等基层力量,做好重点群体排查管控,积极创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断健全和完善规范信访、接访机制,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强化专业性,让基层治理在普法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以综治工作推动普法宣传。

抓实“管理服务+普法强基”,在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管理服务中融入普法强基,定期开展走访了解,结合重点人员情况、矛盾纠纷类型,制定个性化普法方案,从宣传形式到普法内容,切实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普法。目前,全市已开展重点人员及家属普法1.6万余次,涵盖问题青少年及监护人,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等各类群体。

抓实“执法办案+普法强基”,在行政执法、公安办案、检察院公诉、法院审判执行环节融入普法强基,以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为抓手,聚焦执法过程中的法治理论基础不扎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等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开展集中执法业务培训,以“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培训方式以学促改、以练促干,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执法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全程跟踪问效,为执法质量和效能提供组织保证。

抓实“乡村振兴+普法强基”,持续通过乡村振兴挂联模式推进普法强基,通过“一村一法律顾问”,挖掘乡贤能人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携手解决困难事。注重培养“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增强村民自主化解矛盾意识和能力。构建警、司、村“三位一体”网络化协作机制,同向发力、齐抓共管,在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一步,普洱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牢牢坚持普法为了人民、普法依靠人民的理念,找准法治工作和中心工作结合点,找准普法宣传工作的发力点,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切实将普法工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五个维度”特色普法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增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为建设平安普洱、法治普洱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