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是保山市苗族聚居的第一大村,地处昌宁县勐统镇、更戛乡和凤庆县营盘镇3个乡镇交界处,辖26个村民小组,共908户4159人,其中苗族村民小组9个340户170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0.95%。陀螺坪安置点有84户375人,作为全村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点,虽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让生产生活困难的苗族群众挪穷窝、换穷貌,但是基层社会治理弱化、“有新房无新村”、“房前屋后脏乱差”、不文明的陈规陋习等依旧存在。民族多样孕育灿烂民族文化,却也给民族普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勐统镇长山村充分结合“民族人口基数大、民族聚居地偏远”的县情实际,改变传统“干讲枯说硬灌”的普法模式,另辟蹊径创新方法,使普法“穿上”民族“小马甲”、插上民俗“大翅膀”,真正走出一条“土里生、土里长”的“长山式”普法之路。
“见缝插针”法治宣传“无孔不入”
勐统镇长山村在深入践行普法强基“重点普”“全面普”“随时普”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不错过一丝机会,不放过一个节日”的“轴”精神,在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找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契合点上下功夫做文章,因时、因地、因人,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依托“万名干警进万村入万户法治大宣传”活动,整合政法干警、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各方资源,组成一支由县镇村(社区)组“四级”联动的普法工作队,实行分片包干,制定普法计划,推动工作落实。同时,不定期开展普法工作培训,不断提升普法工作队的普法专业性、法治水平和履职能力,为普法强基专项行动涵养“水源”。
其间,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5场次,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13场次。立足勐统地域特点,结合辖区易发多发犯罪类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为普法重点,定期到苗族村民小组开展普法宣传,实现少数民族村民小组普法全覆盖。同时,用最贴切地方实际的案例开展以案释法,向辖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法治教育。专项行动期间,开展送法进苗族村(寨)活动11场次。
花样普法群众“土话”有血有肉
为彻底打通普法中群众“不爱听、听不懂、记不住、用不成”的堵点难点,长山村致力将法治元素充分融进民族血脉文化,在充分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山歌普法”“顺口溜普法”“公用房普法”“篝火打跳普法”新模式,以群众易接受、能接受、乐意接受的方式,向群众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信仰。一些年纪较大的苗族同胞听不懂汉语,为达到精准普法的效果,委员们联合通晓苗语的镇村干部,化身“双语”法治宣传员,用“双语”的形式,选取非法改变土地使用性质、非法买卖画眉鸟、非法砍伐森林、劝酒承担赔偿责任等发生在群众身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开展普法宣讲,让群众在本民族的语言中学习法律。打通法律法规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案例向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知识,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一位苗族群众表示:“你们今天讲的案例我都听懂了,告诉我们的道理和法律知识很多,我现在知道野生动植物是受法律保护的,今天学习以后我也会告诉亲戚朋友,我们都要遵纪守法。”真正实现法治宣传“无孔不入”,法治理念“遍地开花”。
为留守儿童点亮“梦想之光”
勐统镇是一个外出务工大镇,全镇4101名未成年人中,留守儿童有958人,这些孩子们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成长之路比一般孩子曲折,容易在他们小小的心理埋下失望与悲伤的种子。为此,勐统镇始终坚决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放在第一位,积极汇聚多方力量,为留守儿童点亮“梦想之光”。外出“拓眼界”。
今年3月,勐统镇积极争取保山学院团委的支持,带领43名孩子前往保山学院参观学习。这些孩子中半数是留守儿童,平时因缺乏父母关照,性格逐渐封闭、内向,对外界的向往也逐渐减弱,勐统镇通过外出“拓视野”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心中多了一份希冀与向往,增强了留守儿童面对未来、向往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假期活动“暖人心”,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快乐的寒暑假对他们而言反而无聊、难熬。家人不在身边的落寞感和孤寂感长期充斥他们的内心。为此,勐统镇积极联系东北大学、保山学院等高校的志愿者,通过“儿童之家”平台,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
来自高校的志愿者哥哥姐姐们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交流谈心,鼓励他们坚强乐观、积极向上。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假期活动6次,取得了良好成效。勐统镇积极为留守儿童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先后组建了“苗岭童声合唱团”“新城儿童舞蹈队”等面向孩子们的文化团体,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这一过程中,留守儿童们通过参加活动,树立了信心,明白了“自己也能做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等珍贵的道理,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展专题文化活动7次,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多个阶段的实践、研究和打磨,双语普法方式在勐统镇已趋于成熟。从政法系统双语干警、各乡镇(街道)双语领导干部到“法律明白人”队伍,实现”双语人才“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解决了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理不透彻政策、法治理念不够深入”的现实难题,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注入了强大的“法治稳定剂”。根植民族文化沃土,打造民族普法品牌。在普法强基补短板“进乡村”“重点普”工作中,推进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穿上”民族“小马甲”,插上普法“大翅膀”,致力政治性、民族性、法治性、娱乐性“多性合一”,持续推动专项行动工作稳步向前、纵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