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边,他们用简单朴实的民族语言给群众讲法治故事;田埂上,他们以最接地气的“唠家常”跟老乡聊办案经历;校园内,他们为学生撑起法治蓝天;院坝里,他们把移风易俗的新风吹进群众心坎;直播间,他们一一解答网友平时“说不出口”的法律问题。以培养群众身边“带不走”的普法队伍,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目的,丽江市司法局牵头组建一支320人的“毛建忠双语普法乡级中队”及一支890人的“毛建忠双语普法村级分队”。
这是自开展“八五”普法工作以来,丽江稳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的一个缩影。丽江市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大局,系统推进“八五”普法,持续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基础。
聚焦重点领域,全民普法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丽江市将全民普法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丽江市法治建设“三规划”重要内容,制定《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市、县(区)坚持把普法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度法治建设成效考评重要内容,以“硬指标”推动普法工作质效不断提升,基本形成“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全民普法工作体系。
坚持将民法典学习宣传作为重点工作,以制播民法典“以案释法”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民法典的重大意义,阐释好民法典基本要求及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利用节日节点,重点对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制度进行宣传,组织国家安全、反有组织犯罪、普法强基法律常识等在线答题活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结合丽江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围绕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网络诈骗、婚恋家庭、经济债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到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宣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
聚焦重点对象,公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
抓好“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年度述法纳入依法治市工作考核内容。落实领导干部述法制度,推进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
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小手拉大手·把法带回家”“家长法治课堂”等活动,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全市共配备法治副校(园)长821名,中小学法治副校(园)长配备率达100%。
充分利用6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推动青少年通过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升法律素养。抓好少数民族群众、宗教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深入12所藏传佛教寺庙和24个重点乡镇开展“法进寺庙”活动。
推广运用“五用”普法工作法,在玉龙县、古城区、宁蒗县均用纳西语、白族语、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把民法典、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涉及法律法规的内容制作成音频开展宣传,玉龙县开设“披星戴月”普法系列专栏,用纳西语、方言解读法律法规,宁蒗县用彝族语言进行普法,把普法读物《普法进万家》翻译成彝文。
聚焦责任落实,普法工作格局有序构建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压实党群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来加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人员学法用法的责任,加强对管理服务对象普法。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抓实基层法治宣传人才库建设,构建以“乡镇干部+村(社区)干部+‘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为主的基层普法工作队伍,“群众身边不走的普法队伍”逐步形成。
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有效衔接,制定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培育“法律明白人”、配备法律服务机器人,创建全国、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方式夯实基层普法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9个。
构建诉前委派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调”对接机制,加大“云智调”系统和线上调解平台推广运用,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614个,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4万余件,调解成功率为98.4%。
聚焦短板弱项,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深入推进
印发《丽江市2023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行动办公室,建立情况报送、指挥调度、新闻宣传等工作制度。围绕建立机制、组建队伍、丰富产品、氛围营造等任务,召开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动员部署会、推进会,出台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等文件,多措并举推进专项行动落地落实。
统筹组建省市县乡四级普法队伍,建成63支专项普法工作队,实行分级挂联、领导包片、干警联户到人的常态化普法工作机制,开展“万名政法干警进万村”活动,推进全覆盖、下沉式普法工作,推进专项普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开展矛盾风险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实现“三下降一扭转”的目标。
紧贴群众法治需求,形成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不断扩大,注重将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与普法宣传结合,探索建立“一县一品”普法工作队,建成宁蒗县“毛建忠普法工作队”、华坪县“支客师”义务普法工作队、玉龙县“蒲公英——红领巾普法”队伍、古城区“西余花华”普法工作队、永胜县荷塘月色普法工作队,推出“普法阿普”“披星戴月”等普法系列专栏,深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