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玉溪市峨山县立足彝乡实际,紧扣构建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公民法治素养的目标,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构建“五化”普法体系,实现从全方位、多角度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召力,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持续深入巩固专项普法工作质效,为全县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抓普法网络构筑 实现普法队伍多元化
峨山县以构建社会普法大格局为目标,着力构筑覆盖全社会的普法队伍矩阵,全力打造业务型、专业型、公益型“三型”普法队伍,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组建由驻村干部、村(社区)民警、党政机关改任非领导职务人员构成的78名普法专员队,由政法单位、行政机关选派的434名干警组成普法专业队,由乡村干部、政法干警、调解员、治保员、网格员组成2112名扎根基层普法队,由党校教师、政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及律师等专业人士组成66名“八五”普法讲师团,由相关单位人员组成80名“八五”普法志愿者服务队等专群结合的多元化、多领域的“五支普法队伍”,加上法治副校长、196支农村文艺队等队伍,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普法队伍网络,实现78个村(社区)、598个村(居)民小组普法队伍全覆盖,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多元融合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
“五支普法队伍”聚焦法治宣传、政策解读、隐患排查、矛盾化解、平安建设、乡村振兴、民意收集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全方位扫盲式普法,有效消除法治宣传教育“盲区”,让普法在彝乡大地全面“落地”,让法律意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中扎实“生根”,使“法治之花”在彝乡遍地绽放,有力筑牢了法治社会建设根基。
抓普法责任落实 实现普法主体社会化
通过制定普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三单一书”制度、年度普法日历等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普法责任清单,吸引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起全社会共学共享的普法命运共同体,使普法从“向全民普法”到“全民参与普法”转变,形成“人人学法,人人普法”的普法新生态,共同唱响建设“法治彝乡”最强音。
全县各部门以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立足职能职责全面落实社会普法责任,群团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普法教育,充分利用重大节假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12.4”宪法宣传周等宣传节点和城乡赶集日,积极主动广泛开展多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实现由过去的“单枪匹马”“部门唱独角戏”向“大兵团作战”“多部门大合唱”的形式转变,由“主管部门独唱”向“全社会合唱”转变的“大普法”工作新模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积极监督、党政各部门组织实施、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普法新格局。
抓普法引擎激活 实现普法形式多样化
不断创新普法工作方式和载体,着力在普法内容“全”、普法对象“广”、普法阵地“强”上下功夫,通过深化“N+普法”模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文艺作品、广播等形式,巧妙地将普法融入党建、文艺、调解、广播等不同工作领域中,打造“党建+普法”、“文艺+普法”、“调解+普法”、“广播+普法”、“网格+普法”、“书屋+普法”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新模式,使普法的趣味性、实效性、生动性不断增强,普法形式更新颖、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让法治宣传教育走心又走实。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不断提升普法针对性、实效性,适时开展“旁听庭审”活动,使广大领导干部零距离接受法治宣传教育,收到“旁听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通过表演法治文艺节目、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休闲亭、法治书屋等宣传阵地,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治素养,进一步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沉浸式普法教育作用。运用院坝“聊天”、上门入户、网格微信群、移动通信、电子显示屏、信息公开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接地气的方式广泛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的宣传活动,使群众触手可及享受普法服务,进一步延伸法治宣传触角。
同时,通过线下将普法宣传与各类节点相融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积极营造氛围实现法治宣传“常态化”,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形呈现、有效覆盖、深入人心。实现法治广播“村村响”、普法电影“户户看”、普法微视频“人人刷”,充分拓宽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
抓普法效果增强 实现普法目标精准化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新需求新期待,着力破解新时代普法工作“向谁普”“普什么”“怎么普”“谁来普”等难题,着力在普法效果“实”上科学谋划、精准发力,让普法提速更增效,实现普法宣传效果最大化,奋力谱写法润彝乡新篇章。
坚持全面普、随时普、重点普“三普”相结合,突出以“法律四进”为重点,广泛组织开展以宪法、民法典、习近平法治思想、交通安全、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民族团结等为重点的“法律六进+N”普法宣传活动。针对农村初中文化以下、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村青壮年及琐事口角、邻里关系、经济纠纷、婚恋家庭等方面矛盾纠纷突出的重点人群,组织开展进村、入户、到人的“百名干警进百村”普法活动,确保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普法覆盖率达到100%,全力遏制“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加强对普法专员队、普法专业队、扎根基层普法队“三支队伍”每月制定工作清单,明确当月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细化工作指标,并督促整改,确保普法工作出实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开展各类法治讲座和宣传活动3040余场次,受众达31.3万人次,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全县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提高,普法工作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依法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安秩序显著好转。
抓治理效能提升 实现普治融合多维化
着力在普法实践“精”上科学谋划、普治并举,不断强化法治实践效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充分依托由乡村干部、政法干警、调解员、治保员、网格员构成的2112名扎根基层普法队,从细微处入手,锚定民生问题,深入社区、村组将普法与开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命案防控、治安隐患排查等工作相结合,实现普法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普治并举,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同时,有效依托80名“八五”普法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平安建设,在彝乡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普法责任制、以案释法制度全面落实,深入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社会管理全过程,实现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不断强化形成多层次的依法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更高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