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工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2023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积极顺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工作“时”与“势”,在普法强基专项行动中持续深化运用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民族文化,并与基层治理、强边固防等重点工作融合推进,着力做好普法工作的“特”字文章,探索出靶向更准、趣味更浓、效果更佳的新路径,进一步实现法治供给和群众需求的“双向奔赴”。
发挥信息技术“特长” 普法靶向更准
今年初,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综治中心在“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应用系统中发现一起由曼纳伞村综治中心上报的家庭纠纷。经分析研判,勐腊镇综治中心迅速组织辖区派出所和司法所入村调解,通过面对面法治教育和耐心劝导,纠纷解决。
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西双版纳政法机关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持续深化应用“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应用系统,有效拓宽矛盾纠纷上报渠道。对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分类形成了普法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两个清单”,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向谁普法、重点普什么法’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普法的精准度。通过将研判出的预警性信息推送相关普法责任人,还能有效指导其提前介入,精准做好被帮扶人员的普法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工作,让普法工作既有时效性,也更具实效性。
结合节庆文化“特色” 普法趣味更浓
在西双版纳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已成为普法宣传的有机载体,越来越多的普法新模式为法治建设赋能增效。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将法治文艺演出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打造山歌普法队伍,用群众通俗易懂的“乡音”制作山歌普法产品传“法韵”,形成一套“唱山歌+跳三跺脚+弾三弦”的普法新模式;司法行政机关组建“哨傣”司法所长普法队,由熟悉民族语言、民族习惯的普法工作队员讲好反邪教普法课,让当地百姓“沉浸式”学法;检察机关创建“喃滴溜”双语检察官直播团队,开设法治学堂,定期开展网络直播普法,为群众在线答疑解惑,开辟了反邪教宣传的新阵地。
据介绍,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持续深化运用“五用工作法”(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采取更具“贴合性”的宣传模式将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定向投送”到群众身边,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法治观念更入人心。
紧扣州情社情“特点” 普法效果更佳
去年底,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巡回法庭走进勐腊镇某边境村民小组,公开开庭审理7名被告人非法持有枪支案,通过“巡回法庭+直播”的模式让现场100余名基层群众和村干部“零距离”观看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约50万余人通过直播间直击庭审现场,有效提升以案释法效果。
为提升边境地区群众的法治意识,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组建强边固防普法工作队,与重点村寨整治工作专班联合开展专项整治,积极构建“整治+普法”双推进工作模式。同时,发挥边境派出所、司法所、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防所、强边固防工作队前沿阵地作用,推进边境重点地区普法宣传全覆盖。
此外,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与弱项,建立实施网格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和以网格为基本单位的治安乱点整治模式,与普法强基专项行动同步推进,统筹普法工作队、职能部门和群防群治队伍开展融普法宣传、纠纷调解和乱点整治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形成互补效应。(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