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禄丰市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三网联动”工作措施,着力破解网格过大、治理成效不好等问题,让基层治理变得更精准、更高效。
织密体系推动“一网统管”
因地制宜划分网格。按照“住地就近、地域相连、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结合房屋分布、邻里关系、历史沿革等因素,以5至10户村民或住宅小区楼栋、机关单位和企业等主体为单元进一步划细划小城市“微网格”3422个、乡村“微网格”10910个和专属“微网格”339个,对每个网格进行统一编码。
选优配强网格力量。组建“1名总网格长+N名网格长+N名网格员”的网格队伍18112人,选配党建、综治、城管、应急和村组干部、党员、村(居)民代表等各条块人员力量为专兼职网格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构建“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微网格党员”的党组织体系,打造一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过硬队伍。
规范提升网格职能。探索完善网格事项清单和事项准入、禁入制度,构建“巡、采、宣、办”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协同处置—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跟踪服务、“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等工作到户到人、落地见效。
整合力量推进“一网共治”
推动资源下沉。深化“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和联建共建等工作机制,通过广泛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志愿服务、点亮“微心愿”和接诉即办等活动,将资源、力量、经费下沉到网格。在农村网格,全面落实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划片挂包和直接联系网格制度,推动998名村(社区)干部、322名驻村工作队员和94名基层治理专干等下沉网格。
推动服务联动。将统战、政法、民政、市场监管、信访等职能部门纳入网格化管理服务,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网格处置队伍,推动村(社区)总网格长、村民小组网格长和“微网格”网格员进行日常巡查和全面排查,第一时间发现苗头、处理问题,实现“多格合一、一网共治”。
推动智慧治理。依托“智慧乡镇”和“数字乡村”建设等,在金山镇禄钢社区等城市住宅小区推广运用SOS一键报警应急系统等,实现小区人车进出情况可控、房屋居住情况可知、消防安全隐患可防、公共安全服务可享;在土官、广通等乡镇集镇区,通过架设高空“鹰眼”“村眼”探头和结构化人脸、车牌识别系统抓拍设备等加强智慧治理。推行城市社区居民“四色管理、四重护卫”分类定级服务机制,按照“红橙黄绿”四色标识、分类给予“全程守护、重点监护、用心呵护、服务爱护”四重护卫,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推动网格高效管理服务。
健全机制实现“一网多效”
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五单议事协商制度”,在和平、广通等乡镇积极探索“双月双向”户长会、“周二走访入户日”等有效措施健全议事决策、走访巡查、民情恳谈、信息报送、分析研判、协调联动等机制,完善网格员日常管理、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制度,做好组织协调、指挥调度、联动处置、跟踪反馈、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问题发现、受理、转派、处置、反馈、核实结案6步闭环,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健全共建共治机制。依托“微网格”开展“党的政策一起学、产业发展一起帮、乡风文明一起树、邻里和睦一起护、公益事业一起干、环境卫生一起治、乡村振兴一起来”的“七个一”措施,推动网格长带着干、网格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广通、彩云等乡镇探索建立“农村义务工找补”“乡村治理积分制”等网格员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网格长和网格员工作积极性。
健全“微网格”叫应机制。学习借鉴昭通市镇雄县木卓镇新桥村“五户联防”网格体系、“实战实训”演练制度、“即叫即应”相结合的防汛工作法,区分突发紧急情况和日常叫应两种情况,探索推广一平浪、彩云等乡镇“五户一哨”“一户十联”等有效做法,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工作流程,通过召开户长会、村民会议等方式让群众明白“微网格”是什么、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怎么办,让“微网格”叫应机制真正实起来、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