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昆明市西山区平安治理有良方
发布时间:2024-10-31  责任编辑:汪雨春

平安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命案防控是确保社会安全的重要一环。连续3年命案全破,每10万人发案率仅为0.31,这一数据的背后隐藏着何种“平安密码”?昆明市西山区用行动给出答案。

近年来,西山区将命案防控与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平安建设质量提升“九大专项行动”、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严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不断开创命案防范治理工作新局面,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山建设。

多元解纷防范风险隐患

今年,西山区某社区在日常工作中排查发现,辖区居民张某经常在人员密集场所游荡,行为怪异。经走访了解,张某有精神病史,在其他街道居住时曾有伤人行为。此前张某由父亲监护,由于监护期间只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导致张某无二代身份证、无相关社会保障。张某父亲去世后,其他亲属并未与张某共同生活,本打算将其送至精神专科医院收治,但因费用问题未能及时送医。

社区初步调查后,将情况上报至街道“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指挥部,经研判会议研究,将张某评定为高风险等级人员,街道政法委员和派出所所长迅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处置。研判会议当日,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社区共同上门为张某办理二代身份证,并邀请精神病院专家入户评估,迅速协助家属成功为张某申办残疾证、办理社保卡,并在一个月内帮助张某完成低保办理。最后,在街道各部门共同配合下,监护人签署相关送医文件,张某顺利入院治疗。

面对易发多发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六类风险隐患”,西山区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总召集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街道政法委员为成员的“2+3(1)+N”机制实体化工作专班,指导各街道开展相关工作,并明确各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工作责任领导,由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具体负责实施。区、街道、社区对“六类风险隐患”全量化排查、逐一开展风险评估,将中、高风险矛盾纠纷纳入“七个闭环”服务管理流程。立足调解,建立完善“三级调解”责任体系,在派出所配备辅警调解员,配强街道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在社区组建一支由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网格员、“法治副村长”、民间调解能手等组成的调解队伍,做好矛盾纠纷现场调解、联动调解、街道多元调解的“三个调解”,切实提高调解成功率,从源头上消除因矛盾纠纷引发命案的风险隐患。

目前,西山区10个街道、123个社区全覆盖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74个,诉前调解成效显著;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深化“警格+网格”融合,形成金碧派出所“三调联解”、福海派出所“警律协同”等治安纠纷调解工作机制;西山区人民法院打造“法院+工商联”多元解纷模式,2024年以来,依托此模式成功调解大标的民商事纠纷31起。

  

统筹联动夯实防控责任

命案防控,责任重于泰山。西山区将命案防控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依托“四中心”融合实战平台,统筹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综合整治等工作。同时,制定命案防控工作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命案防控责任、倒查整改等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在持续推进“清单管理、挂图作战、限时对账销号”工作机制的同时,西山区压实街道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具体实施部门牵头指导责任和平安创建单位主体责任,形成矛盾风险联防、社会治安联控、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的良好格局。

  

此外,西山区围绕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思路,持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区接报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7.69%,治安警情同比下降9.2%,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保持“两降两升”态势。

在推进命案防控工作的过程中,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牵头组建26支“红袖标”治安志愿队伍,广泛发动街道和社区干部、综治力量、网格员、治安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构建起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

西山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作为命案防控的重要环节,依托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拉网式”滚动排查,并结合“六类风险隐患”线索收集研判机制,及时收集掌握辖区突出矛盾纠纷线索和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

  

为提高排查工作的质量,西山区按照“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思路,由综治中心牵头,联合公安、司法、信访、卫生健康、民政、妇联等部门,定期对网格上报线索开展分析研判、风险评估,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今年以来,共召开区级分析研判会议52次。

  

命案防控,普法先行。西山区将普法宣传教育作为命案防控的基础性工作,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按照“化解矛盾、普法先行”“预防犯罪、普法先行”的思路,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命案防范治理贯穿到普法工作全过程,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开展精准分类普法,筑牢平安防线。

街道、社区普法工作队将人民调解与重点人群普法相结合,采用“普法+调解”模式,从源头防范命案发生。同时,以普法工作为手段,拓宽“六类风险隐患”来源渠道,将矛盾纠纷当事人纳入命案防控清单,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将苗头性问题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