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楚雄州多元解纷共“调”和谐乐章
发布时间:2024-07-22  责任编辑:汪雨春

近年来,楚雄州政法部门立足基层治理实际,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径,在多个乡镇、村(社区)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把工作做朝前,提前打好“预防针”

“自2000年以来的24年间,我们鹿宜村从未发生命案,治安刑事案件数也为零。早在2002年就被评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楚雄市子午镇鹿宜村党总支书记说道。

 

 

鹿宜村有“三个凡是”:凡是老百姓来找,属地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第一时间到达;凡是会议,无论大小,都要宣讲政策、法律;凡是调处纠纷,除特殊情况外,村“一把手”都要参与。

“这些规定不是写在纸上就完了,已纳入村组班子成员的日常考核管理。”67岁的鹿宜村委会的治保调解员说,他从1995年干调解工作至今快30年了。用他的话说:“村里张家长、李家短的事,都略知一二。”

他的做法是把工作做朝前,提前打“预防针”。

村民建房来报备时,他就拿上皮尺、本子到现场,丈量四角地界的同时,就告知对方要留出邻里间隔的距离,并记录在案。如果纠纷发生,有案可查,谁是谁非,清清楚楚。

2024年春节前,有一户村民家庭发生离婚纠纷。调解员了解情况后上门劝解,帮助夫妻和好,春节过后,夫妻俩一起去外地务工了。

在子午镇,综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镇党委书记带头抓。

“每月都要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及各村治保调解员召开综治工作例会,轮流在各个村委会进行。”子午镇综治办工作人员介绍,每年镇党委书记都要带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全镇13个村委会的特殊重点人群进行集中式的入户走访,及时掌握情况。

以和为贵,让矛盾纠纷不升级

一块地,两头气。永仁县宜就镇地什苴村委会菠萝村民小组村民怎么也想不到,自家的一块地,地头有人硬是要栽树遮着堵着,地尾又被人平整地块堆土覆盖。

 

 

不过令她欣慰的是,两起纠纷都被化解了。她说:“老樊是一个很公道的人。”

村民提到的“老樊”是地什苴村委会综治调解员。2023年,他主持调解的68起矛盾纠纷,全部化解结案。依照永仁县“以案定补”确定的每案100元,他拿到了6800元。今年1至5月,他又调处了18起矛盾纠纷。

他说他调解的方法就是“和稀泥”,和和气气地拿掉当事人心中的“大石头”,不要硬碰硬。

“老樊,快点来,他们两家要打起来了。”有村民打来电话,他赶到现场,两家人因家门前硬化一块水泥地而引发争斗,其中争斗的一方是他的小学同学。

“同学走,先去你家喝口水。”他用这一招先劝开了争斗的双方,然后在同学家里做工作。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老樊,你说得有道理,但事情总得要解决嘛。”同学家这方消了些气,他又去做另一家的工作,最终双方互让一步,把纠纷化解了。

“有些矛盾纠纷是不能过夜的,特别是家庭矛盾纠纷。”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夜里还经常提醒妻子,不要睡过头了,担心矛盾会升级。

“凤凰花”调解室,推动矛盾就地化解

每年初夏,元谋县满城凤凰花盛开,将城市染成丹霞红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另一道让人愉悦的风景便是“凤凰花”调解室的调解员们,他们的身影遍布城乡街巷、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为纠纷当事人解开一个个心结,化解一场场争执,展现出多元解决机制的魅力。

在谈到“凤凰花”调解室时,元谋县黄瓜园镇党委书记表示,2016年,元谋县黄瓜园中心人民法庭设立了首个“家事调解室”,为后来的“凤凰花”调解室奠定基础。该调解室的成立指导并带动分布在元谋城乡各地的“凤凰花”调解员,通过把婚姻家庭、相邻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农村基层和萌芽状态,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优势互补。

 

 

近年来,元谋县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导,通过多项措施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4+2”工作机制,将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有机融合,全面建立了89个“凤凰花”调解室。其中,元谋县人民法院机关和派出法庭各设立1个。“凤凰花”调解室遍布10个乡镇和77个村委会社区。

在解决“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上,元谋县在各阶层选聘“凤凰花”调解员若干名,落实了“凤凰花”调解员的工作经费,积极为“凤凰花”调解员搭建发挥优势的平台。

“凤凰花”调解室的调解员们充分发挥各级妇联、人民调解员、文明实践志愿者、女党员、巾帼志愿者等多方面作用,通过小窗口搭建大平台,致力于打造独具元谋特色的“凤凰花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品牌。

据介绍,今年1至6月,元谋县89个“凤凰花”调解室积极参与调处各类纠纷1538件,调解率达93.45%,调解成功率90%以上,累计开展各类宣讲培训20期,受益群众4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