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1234”工作法,持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体系健全、机制创新、精准服务、多元共治“四点发力”,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激活基层治理各类主体和“微细胞”,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强“一个中心”,实现“一中心统治理”
充分发挥乡级综治中心领导、协调、研判、处理、指挥、服务等作用,以中心“一根针”连起“多条线”助力社会大局稳定,共建成乡、村综治中心12个,实现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全覆盖,把综治中心建成群众身边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群众接待室”“心理咨询室”,让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有地方“找个说法”。实现群众利益诉求、纠纷解难“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有力夯实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龙新乡综治中心被评为市级示范级综治中心。
完善“两个手段”,实现及时预防尽早处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落实“一联三定四包”工作机制,促进社会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通过日常联动、定期联席、“三级三次评定”“上下四级包保”等措施,有效破解风险家庭隐患排查难、对象不精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实现家庭安全风险评估闭环管理。全链条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切实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构建全乡大数据平台。依托“平安保山”App、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等两个系统,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实行统一管理体系、统一网格力量、统一信息化建设、统一数据采集,强化数字技术赋能。通过系统“赋能”实现重点未成年人和特殊风险家庭精准化管理,确保辖区关爱服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2023年来,录入“平安保山”App信息7135条,处置问题16522件,2024年录入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信息5857条,重点关爱帮扶119人。通过两个系统的运用做到“一个平台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紧扣“三个目的”,实现管住人、管住事、管住面
聚焦“管住人”“管住事”“管住面”三大关键环节,构建“人、地、物、事”全要素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从“精管善治”中管住“人”。通过“一联三定四包”认真开展分析研判,把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关键少数”找出来、管起来。从“能调善调”中管住“事”。有效整合乡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村‘两委’+有关职能部门”力量,探索出了“4+N”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效率融合”,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3年,村组调处矛盾纠纷120余起、乡级调处矛盾纠纷39起,县级下沉一线参与调处2起,全年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76%,未发生矛盾纠纷外溢现象。从“打早打小”中管住“面”。结合重点时段扎实开展“平安春节法治乡村”等专项行动,通过落实“一个主题、两项任务、三场会议、一个活动”,实现辖区重点时段“稳得住”。同时,安排干部职工挂联村民小组,定期走村入户排查线索,借助召开户主会契机,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对发现线索及时交办侦查、主动出击,从严从实打击群众身边风险“小事”。今年来,龙新派出所先后打击了微型旋耕机及农产品盗窃、假币等案件,追回群众损失20余万元。
用好“四支队伍”,实现群防群治不落下
广泛发动“网格、党员、巾帼、乡贤”4支志愿服务队的力量,以“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治理理念为引领,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致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建设平安法治乡村。以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围绕“五个精准”要求,在“点单式”普法上下功夫,通过组织村组干部召开分析研判会,充分了解掌握村、组、户情况,对六类重点人群、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矛盾纠纷类型、劳务关系等薄弱环节进行全面分析研判,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需求清单11份,其中普法需求34个、纠纷调解需求1个、重点人员稳控需求7个。在“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安排部署后,龙新中学及勐冒中学共同提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普法需求清单,乡综治中心“接单”后及时研究并落实好“派单”工作,主动对接保山市十一中学校长,校长“领单”后于2024年4月1日深入两所中学开展专项普法。自开展“点单式”普法以来,专项普法工作队及群众身边“不走的普法队”共领单开展精准普法活动56场次,开展入户调查1854户,参与调解纠纷6件,上报问题线索16个。
龙新乡党委书记表示,龙新乡将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三下降一扭转”为目标导向,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从严从实从细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家庭风险等安全隐患,持续在“1234”工作法上发力,运用好“平安保山”App、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等两个系统,构筑起基层社会治理“前沿阵地”,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绘就基层和谐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