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昆明市东川区:共护花蕾 “未”爱而行
发布时间:2024-06-20  责任编辑:汪雨春

昆明市东川区锚定“双下降一底线一扭转”目标,以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全力推动“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全域推动,下达专项行动“总攻令”

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东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4次对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作出批示,对省市通报、上级安排“逢件必阅”。邀请省社科院专家组对东川区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进行深度调研。开展“校地联建”,邀请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实地调研指导预防和整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迅速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在全区深化落实“利剑护蕾”专项行动的通知》《东川区项目化推进落实预防和整治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工作方案》,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思路,把握关键、落实责任、统筹兼顾、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见效。

定期通报研判。每月提请区委领导召开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分析研判问题,明确下步工作。东川区委政法委每半月组织召开一次“利剑护蕾”专项行动推进会,对重点任务进行交办,调度部署当前工作。各成员单位每周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系统实际开展工作。

强化宣传,吹响专项行动“冲锋号”

开设“利剑护蕾”专栏。聚焦“利剑护蕾”有关部署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重点,在东川区委政法委和政法单位公众号开设专栏,刊登、转载有关预未工作的工作信息动态和有关法律知识、案例,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全域开展宣传。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东川区人民检察院向全区广大家长印发《致全区家长的一封信》,进一步强调孩子第一监护人的责任。东川区教育体育局在全区中小学组织开展“拒绝校园霸凌,从你我做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团区委依托雏雁护航基地开展“关心关爱易地搬迁儿童”志愿活动及“防溺水、防雷电”安全知识讲座,进一步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东川区妇联在全区开展“反家庭暴力,创和谐家庭”知识讲座,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各乡镇(街道)结合春季开学,实行“菜单式”点课,由法治副校长深入开展“利剑护蕾”系列“法治进校园”活动,切实为广大学生筑牢“安全线”,撑起“平安伞”。

凝聚合力,打响专项行动“合围战”

突出重点行业清查整治。组织重点行业场所主管部门对辖区出租房、宾馆、酒店、KTV、酒吧、游戏厅、校园周边零售商店、超市等涉未成年人重点行业、场所进行拉网式联合排查,开展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开展8轮次清查行动;查处违反“四实”登记旅馆20家。

持续开展涉校涉生整治行动。用好社会治安大整治、“警+校”机制,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常态化巡逻防控,特别针对夜间11时至次日凌晨3时滞留街面的未成年人,“警+校”联动开展主动干预和劝导盘查登记,并将数据同步推送教体等部门。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在全区120所学校配备“一校一警”,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与挂钩联系,同时发动全区所有学校建设“护学岗”,邀请家长、教职工等在上下学时段到校园门口开展安全巡防和值守。把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纳入定点巡防网格,建立校园高峰勤务,组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教职工、值班民警,在校园门口定点安全巡防。

严格落实法治副校长职责。结合“开学第一课”,组织27名法治副校长进驻学校开展27场次法治讲座,覆盖中小学生44175人,从防性侵、防校园欺凌、防家庭暴力、防电信诈骗、交通安全等方面,编排11个发生在东川区的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切实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依法依规,开展专项行动“攻坚战”

建立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配套机制。建立涉未成年人数据强制报告制度,打破未成年人数据难收集掌握的壁垒。建立涉未成年人警情、案事件每日情报会商研判机制,高效统筹、妥善处置涉未成年人案事件。建立教职工入职查询制度,从源头防范教职工侵害未成年人风险,对辖区学校新招录和在职专职教师、民办教师、安保员、校外培训机构等人员开展入职查询。

有序推进专门学校临时矫治教育。充分发挥专门学校临时教育矫治作用,对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触法未成年人及时送校矫治,从政治、思想、法治等方面进行专门教育矫治。“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以来,召开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3次,专门学校正式招生以来,送入专门学校矫治教育100余人。

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组织公安、检察院、教育体育等部门,对相关案件开展复盘分析,同时,配合市级部门对涉未成年人案件进行实地倒查复盘,以此为切入点,全面压实重点行业场所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主体责任,确保“涉案行业场所被依法查处到位、涉案相关责任人被依法依纪追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