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通海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综治+”融治理,深化社区警务战略,积极推动社区警务融入基层综治中心,将社区党建网、综治网、警务网、宗教管理网有机整合,在全市公安机关率先建设基础管控中心,推动被动警务向预防警务转变,实现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成立基础管控中心
2023年3月,通海县公安局将情指中心基础防范业务与社区警务、派出所工作进行整合,建设基础管控中心。专司治安要素管理、基础防范、社会面管控和业务质量实时盯控,实现对辖区的动态隐患清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人统筹、有人盯办,推动基础工作向发挥事前事中预防的实战效能转变。基础管控中心梳理分散在各警种的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通海县公安局社区警务工作指引》,以“统筹、明责、减负、提效”为目标,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列出一张“大清单”,精准向派出所下发基础管控任务,开展业务指导和督办评估,解决社区民警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社会治理重在基层,难在基础,我局抓住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的有利时机,强化主防理念、落实主防责任,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以‘社区警务团队’打造为抓手,实现基础工作散而不乱、基础管理规范有序、主防理念落实有效,形成一套符合通海实际的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模式,实现了‘一中心’撬动全局治安防控工作‘大变局’。”通海县公安局副局长赵亮介绍。
数据支撑精准防范
2024年2月24日至3月2日,通海县举行了第十八届迎春花街,开街首日共接待游客16.9万余人,超过全县常住人口的一半,防踩踏、防走失、防扒窃、防事故、保畅通是本次花街安保的重点和难点。为有效防范各类案事件发生,基础管控中心构建“街面探头监控、巷道人员巡逻、卡岗定点守护”的立体网格化防控体系,拍摄制作了系列反扒窃、防走失、防踩踏小视频和广播录音,提醒游客提升防范意识和技能。在屯警街面、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的基础上,组建了便衣反扒组,情指中心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扒窃嫌疑人数据库,指导现场警力开展精准防范,核查外地前科、可疑人员,对流窜扒窃嫌疑人形成了震慑,实现了扒窃案件零发生。
“2018年迎春花街扒窃案件100余件,那个时候有群众报案手机被偷了,才知道贼来了,现在贼来了就知道了,所以扒窃案件零发生了,这得益于主防理念+大数据,实现了精准防范,也实现了扒窃案件零发生。”花街反扒小组民警管双云说。
矛盾纠纷分类化解
以“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为抓手,完善“治安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 依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深入排查因婚恋、家庭、邻里、债权债务等矛盾纠纷。基础管控中心指导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分析研判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制定分类化解工作措施,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完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联调联处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2023年4月13日,一起矛盾深、历时长且较为复杂的土地纠纷在秀山派出所会议室进行调解。社区民警启动“三官一师”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的共同调解下,从不同的角度讲情、讲理、讲法最终打开当事人心结,多年纠纷终得化解。
2023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129起,化解3124起,化解率99.8%。2024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12起,化解1509起,化解率99.8%。其中,涉治安类案件纠纷化解率达100%。
“为防止矛盾纠纷出现反弹,避免‘一调了之’,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及有关部门对矛盾纠纷调处进行定期回访,主动了解纠纷调处后群众和社会的反应,防止出现反弹。”基础管控中心民警王俊波介绍。
重点部位重点治理
按照“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要求,基础管控中心紧扣“派出所主防”责任清单,指导和推动派出所主防责任落实,立足基础工作,突出源头管控,全面加强“人、地、物、事、网、组织”等治安要素管控,实现“管住人、防住事、控住面”的工作目标。对重点行业场所、重点部位开展“见底”行动,全面摸清底数和基本情况,组建治安大队牵头,派出所分管领导、业务骨干组成、平战结合的治安打击整治专班,对存在的治安乱点开展“短、平、快”的打击整治,以打击整治促进规范管理。
凝聚基层力量筑牢安全屏障
通海县公安局努力践行“枫桥经验”,依托“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改革,积极构建基层党委领导、政府主责、社区组织、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推动被动型警务向预防型警务的积极转变。实行“三级网格责任制”,确定街道党工委书记为一级网格长、社区党总支书记为二级网格长、村民小组分支书记为三级网格长,派出所社区民警进村(社区)两委班子任副书记或者主任助理,全职化专司社区警务工作,同心、同位、同责、同为,一体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
派出所充分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保安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外卖骑手、停车收费员、环卫工、城市管理员、保安员、物流寄递员、行业场所从业人员等治安志愿者,发挥他们“社情熟、接触面宽、信息渠道广”的优势,由社区民警带领他们积极参与辖区巡逻防控、信息搜集、反诈宣传、社区防疫等工作,推动形成“一警带一队、一队看一片”的良好治安格局,有效增加了社区“隐形”警力,提升了社会面安全系数。2023年,全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减少,下降19.59%,损失减少279.76万余元,实现了可防性案件打防高质效。
“城郊四组这片,因为出租房多、外来人员多、闲散人员多,以前赌博、打架等不良现象较为突出,去年经过派出所、社区的共同整治,现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以前带着孩子出门要刻意绕开某些路口,现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带着孩子放心地出行。”通海县秀山街道城郊社区居民杨俊说。
在全县公安民辅警和群防力量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全县受理各类有效报警、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等各类警情全面下降,刑事发案得到有效控制,通海县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成色”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