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筑牢“三圈屏障” 零距离护校安园
发布时间:2024-04-19  责任编辑:汪雨春

红河州职教园区总建筑总面积84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学生2.7万余人,涵盖中专、大专等多年龄段学生,因区域集中、人员密集等因素,该部位形成了在红河州特有的治安形势。近年来,州、市公安机关围绕“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护稳定”各项工作,超前谋划抓好基础防控、风险整治、宣传服务等工作,筑牢护校安园“三圈屏障”,促进公安护学体系与高校安防体系深度融合,筑牢平安高校、文明高校的坚固防线。

警校同频齐共振

加强警校共建。州、市公安局领导多次带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职教园区开展调研,并召开现场工作会,与校方就加快驻校警务室建设、深化情报信息搜集、风险隐患预警等交换意见,达成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合作联动、凝聚护学合力等共识。

运行驻校警务室。2023年7月,在多方筹备下,职教园区驻校警务室建立,包括值班室、接待室、调解室、询问室、讯问室、模拟法庭等,并于12月正式投入运行。采取1+5+N(一名派出所民警,园区5所学校的一名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园区负责安全的内保人员)的人员组成结构,实行“三班两运转”,开通涉校警情接处警快速通道,确保“警灯”24小时闪烁。

突出安防设施建设。对照校园安防标准,摸排安防建设短板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强什么”,指导督促学校完善整改,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建设力度,不断夯实校园安全基础阵地。同时对校园内部视频监控、一键式报警等技防设施进行滚动式体检,并将706路视频监控汇入图侦平台,激活对涉校重大敏感警情的快速感知能力。

风险防范无死角筑牢“实体防护圈”

创新问题学生动态管理。根据学生在校内外违规违纪情况,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态管理,班主任和驻校民警每星期至少开展一次跟踪帮教。截至目前,分批次进行针对性动态管理358人,教育挽救学生358人。

着力化解校园矛盾纠纷。定期召开警校联席会议,搭建校园安全预警平台,对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和治安秩序的情况逐一梳理,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驻校警务室建立以来,累计联动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5起,化解130起,化解率达96.29%,经工作园区未发生学生械斗、校园欺凌等敏感案事件。

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充分利用高校信息技术优势,整合计算机教师资源,建立专业性较强的网络舆情团队,做好学生抖音、快手、微信等“自媒体”关注工作。同时通过校内外心理辅导资源认真排查,严防抑郁等心理疾病在学校蔓延,一经发现立即联系家长离校送医治疗。

服务宣传不松懈

实行“潮汐勤务”。结合园区开学季、毕业季、寒暑假等节点,动态调整校园警力部署和勤务重点,组织民警在开学季重点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毕业季做好服务保障、寒暑假强化隐患排查及巡逻防控,将警力和警务资源配置调至最优。

开展乱点整治。协同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突出治安问题综合治理,加大校园周边出租房屋、中小旅馆、网吧、酒吧、游戏厅等重点场所清理整治力度,及时收缴仿真枪、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坚决查处不良广告、游商走贩、违规经营摊点等治安乱象。驻校警务室建立以来,共开展治安检查92次,清查整改校园周边中小旅店、出租房屋、小吃店等隐患17处,并对未实名登记旅客信息的7家酒店进行行政处罚。

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全天候对校园治安突出的“两卡”犯罪进行滴灌式宣传,对反暴力伤害、反欺凌、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诈骗等安全常识进行高频培训,累计进行法治宣传33场次,覆盖全园区在校师生,有效增强了师生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

精准防范干预。健全高校电诈预警劝阻机制,发现可疑电话、信息,驻校警务室第一时间开展见面劝阻,达到精准预警、快速回访、多点防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