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南华县雨露乡属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是全州唯一的白族乡。近年来,雨露乡创新机制机构和工作模式,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成效明显,连续7年无命案发生。被评为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示范点。
丰富解纷“菜单”
突出基层党组织在网格化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唱好主角。规范必要场所、机构、信息系统,依托雪亮工程,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利用5G网络、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作为支撑驱动,按照“885”工作模式,“五级”网格体系(乡、村、组、户、人),实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办”和“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工作新模式。加强资源共享,利用好乡内5个党员教育实训基地、1所老年大学、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7个妇女儿童之家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三全服务”。
通过配备7名村法律顾问,7个行政村选优配强7支人民调解队伍,吸纳口碑好、威望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共计159余名加入调解队伍,推动调解工作向更深、更精细的方向发展。
打造网格“前哨”
形成以乡综治中心为主导,各村调委会为基础,村民小组和网格员为触角的大调解网络。综合采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等措施,坚持调解优先、诉讼兜底。针对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突出问题,统筹政法骨干力量,政法委员指导基层政法相关站所依法行使职权,分配调度网格员、调解员、巡防员等力量,参与跟踪问效和统一反馈。推动交通、城管、市监、教育、民政、妇联等职能部门在大综治中心履职尽责,整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以“管好人”“管好事”“管好区域”“管好反馈”四个维度积极健全长效常治反馈机制。
整合力量“团战”
整合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相关站所等部门力量,设立“一中心五室”。由大综治中心统筹调度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相关站所等部门力量,推行集中办理、集约管理、集成服务。
家住洒披武村的何某某外出打工,妻子在其外出打工期间,引发“家庭婚恋纠纷”。乡政法委员、乡司法所、乡综治办、乡派出所会同洒披武村委会一起召开分析研讨会,提出分三步走化解矛盾纠纷。由政法委员带队,从派出所、司法所、乡综治办和熟悉农村工作的机关干部职工中抽派“双语法治人”“法律明白人”组成普法工作队,组队深入洒披武李某某、何某某家,从法律角度引导二人通过合理合法手段解决婚姻内部矛盾,通过及时介入已经成功“切割”,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雨露乡通过建设调解室,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司法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中心吹哨、部门响应”机制作用,纠纷调解过程中,随时协调涉及站所和行政村参与调解,力求为群众提供最专业、最满意的服务,着力打造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实战平台。切实做到“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办理”,建成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一站式”化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