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甸镇中庆社区是昆明市寻甸县两个城市社区之一,辖区跨区域移民搬迁户有435户1793人,占总人口的21.96%。近年实行低保动态管理后,辖区搬迁群众意见较大,矛盾较为突出。
怎么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归属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玻璃墙上的9个大字给出了答案——问民需、解民忧、聚民心。
近年来,中庆社区探索推出“112(1个目标、12个工作法)”工作法,全心全意把小事办好、实事办妥,成功化解多起矛盾纠纷,帮助群众就业增收,不断提升居民自治能力。2023年,辖区信访化解速度提升了80%,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升。
强机制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2月20日,春节假期收假第三天,中庆社区就组织镇社区干部分成6组,走访辖区6个大网格的80多户居民。
“最近是否有外出务工的需求,想找什么工作?”“家里有什么困难和问题?”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张敏带着第五组到康弘财富中心A栋,进入居民家中走访,进行务工指导、解决困难。通过镇社区干部与搬迁群众面对面沟通、多频次接触,拉近干群距离、摸清疑难问题。
除了定期走访问民需,社区还通过动态兜底优化治理效能,让搬迁群众切实感受到帮扶“温度”。
社区的文件柜里,整齐摆放着435户搬迁群众的档案,一户一档,实时监测、动态调整,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兜底保障,并同步建立群众诚信档案。实行低保动态管理后,社区已清理低保人群1175人。辖区群众互相监督,用诚信档案纠治社会不良风气,保障社会兜底保障的公平性。
常态化走访机制、低保动态管理,都是中庆社区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中,边探索边总结的实用好方法。
张敏介绍,社区锚定“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总结出了12个工作法,即落实社区定期走访、低保动态管理、开发扶贫岗、整合劳务信息、组织系列招聘会、社区亲民化改造、引进慈善机构、组织公益活动、入户宣讲政策、贯彻“一访一策”、优化网格队伍、提升信访化解质效。通过这些务实举措,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先进社区,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生活。
抓就业 精准推送3个以上就业岗位
2月26日,中庆社区社保信息员肖锦滔拿着镇上最新推送的一期企业用工信息圈圈画画,做好重点标注。肖锦滔解释:“我们定期梳理未就业群体就业意向,精选岗位推送,保证为每个剩余劳动力精准推送3个以上就业岗位。”
搬迁群众付小玉平时一个人照顾女儿,加上身体不好、文化水平不高,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去菜地帮忙早出晚归,一天能赚50元到70元,但不一定天天有活儿干。”付小玉说。
2022年9月,倘甸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辖区开发扶持性岗位100个,向中庆社区搬迁群众集中推送。
肖锦滔根据付小玉家的情况,给她推送了3个岗位,分别是食品厂分拣白芸豆工人、医院保洁员、政府保洁员。付小玉选择了政府保洁员工作岗位,在2023年4月正式入职。
倘甸镇创新实施民生小实事“微菜园·暖心田”项目,把33亩土地免费分给435户搬迁户,付小玉也有了一块小菜地。如今,她每天花四五个小时打扫镇政府办公楼的4层和5层,每月有稳定的收入,工作稳定,住着楼房还能种点小菜,离乡不离土、自给又自足。
中庆社区积极对接寻甸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云南人才网等劳务信息平台,打通多条就业信息渠道,建立搬迁群众劳务信息工作站。同时,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邀请本地知名企业和部分对口企业参加,对接周边乡镇摸排各行业临时用工岗位需求,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加直接、便捷的就业渠道。2023年至今,社区已向搬迁群众推送869个岗位,帮助126人顺利就业。
优服务 有事来社区事事有回音
走进中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变成开放式的工作台,“有事坐下来,心事说出来,出门乐开怀”的3句标语暖心又醒目。硬邦邦的长木凳变成了铺着软垫的椅子和沙发,圆桌上有绿植,柜子上的茶和热水可随时取用,门口还有雨伞、便民服务箱和急救包等。
中庆社区进行亲民化改造,打造了集调解委员会、司法工作室、就业信息服务站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中心配备矛盾调解员、政策解答员、就业信息推荐员。群众有事来社区,事事有回音,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
15名党员志愿者成为社区的“眼睛”和“耳朵”。他们每天中午、晚饭后,都会抽空到康弘小区的“党群连心亭”和群众唠嗑,倾听群众声音,并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社区党支部。同时,倘甸镇综治、民政、社保等部门组成政策宣传工作组进驻中庆社区,结对联系、帮扶搬迁“新邻居”,向搬迁群众解释移民搬迁政策,宣传“雨露计划”“爱心助学”“临时救助”等相关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社区联合工会、企业开展送爱心活动、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义诊活动,引进慈善机构定期组织公益活动,让社区群众得实惠。今年春节前,中国狮子联会慰问了搬迁群众,并捐献了一批健身器材。如今,每天都有群众到子山园小区广场用这些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顺民心 “一访一策”提升信访化解质效
中庆社区完善网格队伍,加强“微自治”。辖区建立完善“1+6+10+22+43”微网格治理架构,即1个社区大党委+6个居民区党小组+10个“微网格”+22个党员中心户+43个楼栋长,搭建好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切实为居民解决烦心事、揪心事。
倘甸镇精准制定信访案件化解措施,按照“一访一策”做好档案分类登记整理,主动靠前化解矛盾。
2023年4月,由于收不齐物管费,安福小区物业撤出,导致小区楼道路灯、电动车充电区域无法使用,绿化、保洁无人管理,垃圾成堆。
这个棘手的问题谁来管、怎么管?
中庆社区第一时间向倘甸镇党委反映情况,第二天就采取了临时应急措施,购置了20只垃圾桶,摆放在原垃圾点位上,对接环卫公司清运垃圾;小区暂时由社区代管,聘用9名扶持岗负责小区保洁;指导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尽快对接引进物管公司。
这是中庆社区高效处理信访隐患的一个缩影。信访问题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的“骨头案”,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带案下访,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碰头、及时研究、及时解决。社区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信访件化解情况,召集涉及的相关部门一起对信访件化解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进行再研究、再处理。2023年以来,辖区信访化解速度提升了80%,上访回访群众的满意度提升了2倍,成功化解了5件难点信访件。
中庆社区“112”工作法将群众利益“置顶” ,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精准帮扶群众就业、减少辖区矛盾纠纷、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辖区群众矛盾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