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华,男,纳西族,现为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古城派出所七一社区的社区民警。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西安、古城派出所工作,主要从事社区警务工作。
“阿秀”是杨绍华的小名,亲朋好友和同事都习惯叫他“阿秀哥”。16年的社区工作让他跟居民、商户成了熟人、朋友,大家遇事总会第一时间想起这位皮肤黝黑、温文尔雅的纳西伙子,而他总能帮大家切实解决问题。“阿秀哥”名头渐渐在社区传开,群众都叫他“阿秀”警官,这样的称呼,在亲切之余饱含了对他工作的肯定。
从西安派出所面积最大、治安情况最复杂的义正社区到丽江古城里流动人口最多、行业场所最多的七一社区,杨绍华专啃“社区硬骨头”,耐心、细心、用心做好为民小事,社区工作干得“很秀”。
发动三类人,群防群治“秀”出成效
七一社区地处丽江古城的核心区域,杨绍华积极探索符合古城实际的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积极发动古城原住民、“新丽江人”和社区网格员三类人,不断延伸工作触角,抓早抓小,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所。
他发掘出首个“大妈调解员”——王瑞兰。“兰姐,这次你又帮了大忙。”近日,杨绍华再次和“大妈调解沙龙”的金牌调解员王瑞兰联手,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宅基地引起的邻里纠纷。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有时辖区的纠纷调解得益于王瑞兰以及其他本地大妈的热心协助调解。杨绍华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成立专门的“大妈调解员”队伍,让热心大妈们成为警力的重要补充,在所长的支持下,古城派出所成立了“大妈调解沙龙”,并先后发动了王瑞兰在内的3名“大妈调解员”,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帮手。
他首创“行业调解员”。杨绍华发现七一社区2500余名“新丽江人”大多是客栈、酒吧、手工艺品等行业从业者,人缘地缘特点明显,遂探索出“新丽江人行业调解员”这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发动各行业领头人成为调解员,从和气生财、合作共赢的角度用家乡话进行调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久前,一位福建籍客栈老板因房租问题和房东产生了经济纠纷,眼看矛盾要激化,杨绍华和“新丽江人行业调解员”福建籍成员小方及时进行调解,你一言我一语,分别做起双方工作。
“咱们这么远来这里,是为了做好生意、过好日子,不如各退一步……”听着一声声温和的家乡话,双方情绪渐渐缓和,这起有可能闹大的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圆满解决。
他广交社区网格员。杨绍华把“警务室”设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一角,利用开放式办公环境与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打成一片”,借助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提升线索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效能,实现社区警务最大限度前移。
在日常走访中,杨绍华了解到辖区一精神障碍患者李某某近期病情复发,经常无端骂人、打砸家中物品。杨绍华认识到问题严重,刻不容缓,立即联系社区网格员一起到李某某家中,与其家人沟通,取得共识,在社区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协助下,第一时间将李某某送医治疗,及时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杨绍华以“警网融合”为抓手,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推进社区警务主动融入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升“警社联动”治理效能。
和群众交心,警民关系“秀”出和谐
“你对群众真心,群众才会真心对你。”杨绍华深知,群众是公安工作的力量之源,只有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才能发现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共建平安和谐家园。
他让80岁老人放下心中芥蒂。“王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这天,杨绍华和辅警石潇、赵兴发又提着满满一兜菜,来辖区群众王奶奶家和她一起做饭吃,这样的情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这个小院子里上演。
80多岁的王奶奶多次与租客发生租房纠纷,多年来多部门多次调解未果。得知该情况后,杨绍华秉持着“矛盾不上交”的理念,分别与双方当事人多次进行沟通交流。一开始王奶奶很不理解,也不愿意配合民警开展工作。后来,杨绍华发现她缺少亲人陪伴,生活孤独,便经常抽时间看望她,嘘寒问暖,听她唠叨,最终促成双方自愿达成和解。之后王奶奶常邀杨绍华到家里做饭,把他当作亲人一般。
他让出走30年的孤儿叶落归根。2021年,一名年迈且身患绝症的男子和某找到杨绍华,提出想要恢复户口的想法。和某称自己是七一街的一名孤儿,1998年以来一直流浪在外,户口早已被销户。
杨绍华连日奔波于古城新城,走访知悉情况的原住居民,多方查证收集材料,成功为和某重新办理了户口。和某实现了叶落归根的愿望:“这么多年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和某激动不已,泛红了眼圈……
“社区民警要树立‘群众之事无小事’的观念。”杨绍华说道,“群众一般不会一遇到事情就找社区民警解决,一旦到了要找民警解决之时,说明他们是真遇到了困难。群众能找社区民警,是他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解决好。”
他协调转校让两地父女团聚。在走访中,杨绍华发现一居民杨某服刑后妻子离婚改嫁,女儿在异地读小学无人照顾。杨绍华积极对接教育体育部门和辖区学校,帮助杨某女儿顺利转学,让父女团聚。之后还经常进校入户走访,帮助解决杨某女儿“成长的烦恼”,现该女孩已升学至初中。
杨绍华常说:“社区民警不能以管理者自居。我们必须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不但要做好社区管理工作,也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社区居民服务,把服务摆到与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居民接受我们的工作。”
念好三字诀,社区工作“秀”出经验
杨绍华从不吝惜与其他社区民警交流自己的经验。当别人问他有什么秘诀时,他总是微微一笑:“三个字:齐、勤、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齐”:警辅齐心、警民齐力、台账齐整。作为“师傅”,杨绍华当好2名社区辅警的“知心人”,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营造齐心干事的氛围。他善于把社区老百姓变成自己的老熟人、老朋友,警民共同发力维护好社区治安。他总说:“建台账是快速系统掌握社区基本情况不二法门。”无论负责哪个社区,他都会快速建好一套规范齐整的台账,成为其他社区学习的标杆。
“勤”:手勤、脚勤、脑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杨绍华总会将走访情况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工作日志上,录入到系统中。杨绍华带领辅警一遍一遍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靠两条腿做到对社区情况了然于心,从细处着手,从小事做起,积极思考探索对社区工作有用的“小妙招”“小点子”。
“情”:真情、共情、“枫”情。他以真情对待群众,不说假话大话,不务虚名虚功,一腔热忱干好基层基础工作;他善于和群众共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他心有“枫”情,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古城实践中,得到了群众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16年的社区工作,杨韶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区民警的责任与担当。下一步,他将继续为群众办实事,为丽江古城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