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师,材料帮我顺一下呗?”
“老孙,报表没问题了吧?”
“老孙,出警啦!”
大家口中的“孙师”“老孙”,是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滇池路派出所的党员民警孙浩。1997年参加公安工作,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干过8年刑侦、4年外管、4年治安、1年社区、10年内勤……一本本发黄的卷宗、整齐的档案、厚厚的报表和清脆的键盘声,陪他走过了27年从警生涯。
平时的他戴着眼镜,外表斯文话不多,但干起活来样样不在话下。因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1次个人三等功、5次嘉奖及5次优秀公务员、1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在战友的眼中,他是能文能武的多面手,而在孙浩看来,从99%到100%的极致,是从警第一天就开始的执着追求。
初露头角,从零到有
1997年,22岁的孙浩加入警营,成为一名刑侦民警。“初出茅庐”的他干劲十足,跟着师傅们从点滴学起,还自学获得了法律专业学士、硕士学位。8年间,经历过抓捕的惊心动魄、追逃的舟车劳顿、审讯的正邪较量,凭借着惩恶扬善的坚定信念,他先后参加专案10余次,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名,为群众挽回损失数十万元……这些数字,展现着孙浩对公安工作的热爱,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灿烂的青春答卷。
2006年,孙浩在分局组织的英语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出入境管理民警。4年时间,他参与办理“三非”案件100余起,办理证件1000余份,用热心、耐心和细心赢得了人民群众一致好评。2010年,因工作需要,孙浩调整至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基层基础中队,从事行业场所管理和基层基础工作。面对角色又一次转变,他再次展现了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短期内便自学了治安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并熟悉掌握考核内容。工作中,他主动服务基层,在积极调研、出谋划策的同时畅通数据赋能渠道,为派出所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作出了贡献。
2014年,孙浩主动下沉到派出所工作,入驻便扎根,这一干,又是10年……
扎根基层,从有到专
2014年9月1日,孙浩调入滇池路派出所从事社区警务工作,如新生入学一样,他开启了从警之路中崭新的一章。
为迅速了解辖区情况,孙浩到岗后马不停蹄带上笔记本开展走访,向单位和群众介绍自己并留下联系方式。不到1个月,孙浩就成了辖区里的“大红人”,从老人到小朋友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有什么家长里短都会向他反映。一年的社区工作,孙浩走访群众1000余人次,采集出租房信息3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近30起,排查风险隐患10余个……“一路走来,我收获的更多的是攻坚克难的欣慰、百姓满意的喜悦,我觉得很值。”孙浩说道。
2015年,业务出色的孙浩调至综合内勤中队工作。“干内勤,不仅要细心,还得要嘴勤、手勤、眼勤,正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做好后勤保障,同志们工作起来也会更有干劲。”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孙浩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一个个文件夹和台账,里面装着派出所党支部工作手册、社区民警考核簿、枪弹检查登记表、民警医疗保险说明手册……每天,孙浩都要和各种繁杂的材料、报表、档案、数据打交道,而他总能不厌其烦、有条不紊地处理。“老孙很踏实,任务分派给他,我很放心。”副所长说道。
担任内勤以来,孙浩共撰写总结材料100余篇,完成数据报表近2000份,提醒督促民警整改问题数据50余条。
内外兼修,从专到广
在做好内勤工作的同时,值班值守、处警巡逻甚至出差抓捕,只要工作需要,孙浩就能立刻“补位”,在各条战线与战友们并肩作战。
今年7月的一个夜晚,在综合指挥室值守的孙浩听见对讲机中呼叫:“郑家河桥头发现一名群众躺在路边,需要帮助!”当时,处警民警均在处置其他警情无法赶往,为尽快救助群众,孙浩立刻拨通带班领导电话:“让我去,放心!”经批准后,孙浩戴上帽子,系上“八件套”,别上执法记录仪对讲机,迅速赶往现场。
到达后,孙浩找到群众并询问其身体状况,在得知是基础病发作后,立即驾警车将群众送至附近医院,由于送医及时,群众得到有效救治,病情稳定下来。很快,孙浩联动综合指挥室与群众家属取得了联系,待家属到达医院后,他才放心地离开了医院。
回所途中,辅警兄弟望着孙浩说:“孙师虽然是内勤,但处警也是毫不逊色!”孙浩听后,开心又谦虚地笑了。
今年以来,孙浩主动参与接处警190次,调解纠纷37起,受理求助27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7载从警生涯连缀成线,铺展日夜。一路走来,孙浩的战场没有兵戎剑马,变化的是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的爱民初心和藏蓝信仰。正如孙浩所说:“干了多年警察,皱纹多了,眼镜度数增加了,但我对这枚党徽、这份职业的热爱一直都在,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