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民警李虹霏在网络上有一个称号是“茶姐”,这是普洱市公安局官方短视频账号“茶城森警”里的主角之一。在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她分享了“茶城森警”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故事。
6年来,作为全国第一个在短视频平台进行野生动物科普的官方账号,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创作了大量优质短视频。普洱市公安局民警毕晓东是“茶城森警”账号的创始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茶哥”。这6年里,毕晓东带着李虹霏一步步探索账号的发展,他们不断尝试,从来没有间断过更新。
打开“茶城森警”抖音号,各类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内容争先映入眼帘。其中置顶的是一条名为“狐狸的微笑”的短视频,视频中被救助的宠物狐狸似乎选择再次相信人类,露出了迷人的微笑。李虹霏说,视频一经发布后,就有网友前来留言:“这个笑,太迷人了!”“原来狐狸笑起来这么可爱!”视频收获了高达1.6亿的播放量和1183万点赞数、43.2万评论量。而一条“民警带薪哄猴8小时,称女朋友都没这么难哄”的短视频,更是引来网友感叹:“想要加入这个工作行列!”
除了发布视频外,“茶城森警”把与网友互动当作非常重要的事情。由于频繁地在评论区用“网络热梗”回复网友,他们还被网友冠名“整活官方”。李虹霏认为,与网友互动能够为账号积累更稳定的人气。碰上网友打趣“起锅烧油”,暗示想吃这些野生动物,“茶城森警”会玩梗般地回应:“可狱可囚”“这想法不仅刑且很牢铐”。为了加深网友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认知,“茶城森警”还根据网友留言总结了朗朗上口且押韵的规律“形状越怪判得越快,模样越丑判得越久”。
6年时间,“茶城森警”累计发布短视频3896条,全网粉丝累计达1238万、累计播放量达18.9亿,短视频获赞量超过5亿,成为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普法平台。
作为工作中的一部分,“茶城森警”运营团队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本职工作,还要抽出时间创作发布作品,和网友互动。面对网友充满好奇地提问,他们一一解答。一想到还有很多粉丝朋友在“催更”,就有无限动力催促着他们去寻找新的创作灵感。李虹霏说,这一切,都没有额外的报酬,之所以选择这样做,只是因为热爱。
李虹霏坦言,在科普和普法的过程中,自己和团队也会遇上陌生的领域。有一次他们收到网友发来的视频,视频里那只“既像豹子又像猫”的动物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下子就“摸不着头脑”了。他们将视频发给专家求解,经过多方鉴定,这只动物名叫“斑林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李虹霏说,日常科普中,只要自己拿不准的,就通过联系动物学家和有经验的民警,多方求证后才会将答案反馈给粉丝,保证每一次答疑的准确性。作为森林公安队伍里的“整活官方”,李虹霏又恰巧是一个“冲浪达人”。如何接住评论区的网络热梗?李虹霏说,这靠的是自己较强的“网感”。
如何寻找科普与普法之间的连接点?李虹霏记得在她上学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一字不落地把课本从头念到尾,让台下的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而有的老师就习惯性地讲小故事,把教材融入案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也从中能学到许多知识。李虹霏自然选择成为后者,她喜欢讲故事,也擅长讲故事。
“粉丝可能听不进去干涩的法律条文,我希望能在一个个故事和案例分享中,把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到他们心里。”李虹霏认为,普法应该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大家把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网络的热潮一波接一波,李虹霏说,要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就要早作准备多创新。“2018年的抖音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如果画风一直不变,渐渐地就会跟不上潮流。”李虹霏认为,在互联网上要想走得更远,更多要靠年轻人来助力。
现在“茶城森警”通过直播、共创等形式,让粉丝们越发活跃起来了。“未来还会考虑把粉丝请到我们直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让大家知道我们是很‘宠粉’的。”李虹霏说,她希望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网络氛围里,让“野保法”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