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严林聪:以法为剑守正义,不负韶华砺初心
发布时间:2024-07-19  责任编辑:符晓

昔日,他是一身戎装保家卫国的战士,血气方刚,挥洒青春与热血;如今,他是扎根基层守望平安的民警,默默耕耘,书写责任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凡的从警生涯。

严林聪,男,汉族,196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系丽江市华坪县公安局兴泉派出所民警,三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现为华坪县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普法工作人员。从警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嘉奖8次,获评先进个人称号10次。

军魂融入警魂,续写使命担当

军人到警察,是工作环境的更替、职业的转变,更是人生中的一次华丽转身。

1988年,结束了4年军旅生涯的严林聪脱下军装穿上警服。从军营到交警队,角色虽然转变,但忠诚与奉献的精神却没有变。军队生活磨炼了他钢铁一般的意志,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品质,赋予了他积极向上的使命感。

自进入公安队伍起,严林聪从“小严”干到“老严”,50岁的他扎根马路整整25年。25年日晒雨淋地坚守,染白了鬓发,当问及他的从警经历,严林聪总说:“老同志了,没什么过人之处,就喜欢守在马路上。”可在年轻警员眼中,这名“老严”平凡却不平庸。“他是大队里的‘老黄牛’,不仅说得好,还做得好,带队伍、指挥交通、路面巡查、查纠处违啥都行……”25年来,严林聪一直深扎基层,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春风化雨般的辛勤工作,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寒冬,他总是竭尽全力,践行着初心使命。

 

 

老骥伏枥,躬耕志不休

自全省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在华坪有着这样一支队伍,哪里有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华坪县公安局矛盾纠纷化解小分队。严林聪就是小分队里的调解能手

他主动要求加入社会治安状况最为复杂的中心镇、荣将镇普法队伍,成为攻坚克难的带头人。严林聪说:“作为一名党员,要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培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大家口中的金牌调解员,他化解了一桩桩矛盾纠纷。2023年,他参与调解了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其中疑难纠纷3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调解矛盾纠纷是困扰社区民警的“苦差事”,但在严林聪眼里却是“责任大但有乐趣”的事。“倾听”是严林聪处理矛盾纠纷的诀窍,“只有真正了解到双方诉求,才能做到更公平公正。”在调解工作中,他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运用法律知识,做到情、理、法有机结合,耐心、细致、公正地进行调处,达到化解纠纷的目的。

参加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以来,他紧盯“三下降一扭转”目标,认真解答好专项普法工作中“谁来普、向谁普、怎么普、见成效”的问题,将法治教育和以案释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律宣讲。在村居,他重点就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等法律问题进行阐释;在企业,他向员工讲解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合同诈骗预防等法律常识;在学校,他对学生进行学法懂法、远离毒品和校园欺凌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中,他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法,遇到复杂的矛盾纠纷时,他协调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组成调解组,以“快、清、公、稳”四字为诀窍的“一本经”念到底,让矛盾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在“谁都有理”的矛盾纠纷中,严林聪认为只有待人真诚、真情实意、公平公正才能获取矛盾双方的信任,良好地开展调解工作。他经常说:“只有设身处地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处理,才会看清问题的结节所在,把‘疙瘩’解开。”一天调解3起纠纷,他的足迹遍布全县8个乡(镇)61个村(社区)899个村(居)民小组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严林聪的真情付出,成了辖区群众能讲心事、放得下心的人,他用责任和担当践行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他以“攒劲”的工作态度,朴素的事业情怀,用其耿耿丹心实践了一名人民警察的价值,用奉献和汗水展现了华坪公安竭诚为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