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小王所长”的法治之光
发布时间:2024-07-17  责任编辑:汪雨春

瓦房彝族苗族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西部,怒江东岸,辖19个村(社区)委会、120个自然村、18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4031人,少数民族人口14492人,过去是典型的山区贫困乡。

王重昌自2016年担任瓦房司法所所长以来,每天都奔走在辖区各个村寨,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小王所长”。瓦房的山山水水,都记录了“小王所长”的足迹。

普法解惑,他是群众贴心的法治“宣传员”

基层普法工作是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从“七五”普法到“八五”普法,历经8个春秋,他是普法工作全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践行者。在每个“3·15”“6·26”“12·4”等重点宣传节点,在瓦房乡集镇的热闹处、村村寨寨的人群聚集处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不是在发宣传资料、和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就是在接受群众咨询。对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直到群众领会、满意为止,使广大群众真正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知难解忧,他是群众信赖的“黏合剂”

纠纷在哪里,调解就在哪里,“小王所长”非常重视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坚持做到群众事无小事。很多矛盾纠纷发生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当事人推心置腹地谈心谈话,让矛盾纠纷得以成功化解。他始终站在矛盾纠纷调处第一线,一心为群众解决烦心事,哪村有纠纷,哪家有难事,都能看到他“主持公道”的身影。2022年3月,党东村杨甲反映自己的进户路被堵,对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小王所长”当即到现场调解,经了解,杨甲与杨乙因日常车辆停放多次产生纠纷,后杨乙用一辆装载机将进户路路口堵住,不允许杨甲通行。“小王所长”从道路交通安全、邻里关系和谐等方面为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经过四个多小时不懈努力,杨乙主动挪开了装载机,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近五年,他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有200余件,为建设平安瓦房发挥重要作用。

严管厚爱,他是社区矫正管理的“主心骨”

社区矫正是司法所的一项重要业务,“小王所长”走遍瓦房每一条崎岖的道路,到社区矫正对象家进行家访,争取得到村委会、家庭的支持,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思想动态,全面地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对于监管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对象,他亲自跟进,定期入户与家人见面,了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符合条件的积极申请政府救助,形成了管理走心、帮扶暖心、家庭关心的“三部曲”工作法,密织社区矫正管理、安置帮教管理安全防范网。目前,瓦房乡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人重新犯罪。

主动作为,他是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万金油”

他时刻谨记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方法、作风充分运用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总是耐心地为基层群众提出法律意见、解答法律咨询,主动为困难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小王所长”的联系卡就粘贴在司法所门外,辖区群众如遇到法律困难,可以随时联系他,他都会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但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给他,“小王所长”都会耐心细致地为群众答疑解惑,从不抱怨,认真负责,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让山区人民也能充分享受到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

就这样,“小王所长”坚持发扬“老黄牛”精神,实干苦干、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在贫困山区长期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了情深义重的司法担当。